8月10日,县公安局大桥头派出所召集辖区部分村的村民,进行了农村金融平安知识讲座,在沟通交流中消除了个别人对公安机关在公民身份认定程序中的误解。这次讲座,缘起东案乡呈东村王大爷代亡妻提取存款的一次特殊经历。
8月4日,70多岁的王大爷,坐公交车从12公里外的家中急匆匆地赶到大桥头派出所,要求为刚去世的老伴郑某补办一张身份证。这可难倒了户籍警余慧君,因按规定,在现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补办手续中,需本人前来派出所录入指纹信息。加上郑某去世后其户口已注销,更加难以正常补办。听了解释,王大爷不知如何是好。看老人急得团团转的样子,小余耐心地与老人聊起家常话。“大爷,您为啥要补办去世老伴的身份证呀?”一听民警和颜悦色的问话,王大爷仿佛遇见了亲人似的,眼角泛起了泪花。原本双眉紧蹙、闷闷不乐的他向小余“掏”出了烦心事。
原来,郑某身前因身患重病被村里列为低保对象,每月有200多元生活费补助,再加上她年过六旬,又有国家给予的每月100多元养老金享受。平时,每月近400元钱都汇在她的信用社存折内。王大爷和老伴省吃俭用,存折上还有3000多元积余。待办好老伴的丧事,王大爷的手头更拮据了,他想想自己也年纪大了,且身体不大好,就想把这笔钱取出来贴补家用。不料,前几天,王大爷顶着烈日前往7公里外的县农村信用联社东案分社取款时,柜员要求他出示老伴的身份证原件。这下子可难倒了王大爷,因前些天亲友们忙于办理老伴的丧事,大家都没留意好好保存她的身份证。遍寻无着后,王大爷只好按照信用社的规定,心急火燎地来大桥头派出所要求为老伴补办身份证。
听了王大爷的苦衷后,余慧君考虑派出所距东案分社有5公里,眼下天气炎热,老人家在“家、所、社”三地间往返奔波极为不便。于是,他立即打电话联系了分社主任董国飞。知情后,董国飞也犯了难。因为按照金融法规,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存款有缜密严格的保护手续。客户储存在金融机构的钱在其去世后属于遗产,若要取出,得进行依法公证。具体到郑某的账户,她和王大爷有一子二女3个婚生儿,需他们全部书面声明放弃母亲遗产的继承权利后,王大爷才有权利单独提取存折内的钱。对此,余慧君又帮助王大爷联系县司法局公证处后得知,若进行公证手续,需缴纳一笔费用。
为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余慧君又和董国飞商议,是否还有其他人性化的解困方案。考虑到当事人所涉金额不大及年迈体弱的实际困难,董国飞报联社相关负责人批准后,决定和警方共同为王大爷开辟一条取款“绿色通道”。由余慧君联系王大爷户籍所在地的呈东村民委员会,在村干部出面协调下,王大爷的子女均出具了书面声明,表示对母亲的遗产放弃了继承权利。据此,8月6日,东案分社让王大爷在没有亡妻郑某身份证原件的情况下,单独全部提取了她的3000多元养老钱。此周全之策,既方便了王大爷,又可避免其子女日后引发经济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