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小村“统领”大村——衢州书写“美丽经济学”之七

2014-09-12 09:14:44 作者:

关注:969次

“小村‘统领’大村,这里成了真正的十里长风了。”上周,在常山县何家乡长风村,长惠鱼庄老板琚东标指着眼前的河畔自豪地说。

  琚东标有理由自豪,长风村原来只是溪东村下属一个98人的自然村,去年10月常山县行政村撤并,沿长风水库的溪东村、文图村、石门坑村合并成一个1686人的大村,有“十里长风”之称的长风水库就都在这个村的版图内了。

  村子合并了,要有一个新的村名。以往的撤并,新的村名要么沿用其中最大村的村名,要么每个村各用一个字,要么另外取一个。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用自己的村名作为新村名。”时任溪东村党支部书记的裴军荣说,当时3个村的村委班子在一起讨论时产生了分歧。

  讨论到后来,有两个村名,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一是月亮湾,二是长风。

  长风水库筑坝蓄水后,形成一个半月形的湾,周围山林茂盛,风景秀丽,有“月亮湾”之称。这个名字形象,又有诗意。而且月亮湾风景优美的图片还经常出现在常山县的各种宣传画册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常山的山水形象。

  长风呢,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名气大。这个名气来自两方面:一是长风水库,大家叫了十几年;二是“长风鱼”味道鲜美,远近闻名。

  说起“长风鱼”,琚东标是有发言权的。2000年,他和其他3户村民在紧邻长风水库的205国道边开出了鱼庄,卖点就是农家烧的水库鱼。用独特烹饪方法烧成的水库鱼,不仅肉质鲜美,还有一番灵性。

  4年前,一位上海的饭店老板在琚东标的店里吃鱼,吃过之后觉得好,就把厨师长带来学。厨师长学得很认真,还录了像,学到后来烧起来已是那么个味。可是回到上海,他带去了包括水在内的所有原料,烧出来的味道却总是不如人意。琚东标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在哪里。

  正是这个不可言说的原因,成就了“长风鱼”不可言说的美味,知名度越来越高,食客如过江之鲫,长风的鱼庄数量也迅速增长,从4家到十几家,到现在的47家,加上沿水库其他村的鱼庄,总共有上百家,每年吸引上海、杭州、安徽、江西等地的宾客慕名前来品尝。在“长风鱼”的拉动下,沿长风水库形成了渔家乐产业带,每年营业额已超3000万元。

  两个名字的优势都明摆着,关键在于从哪个角度取舍。

  “我们充分听取意见,大家还是觉得长风名气大,生态产业基础好,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这个名字不能丢。”裴军荣说,他们本来靠山吃山,但传统的木业加工消耗资源,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而发展渔家乐产业,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

  各方认识统一后,小小长风“逆袭”成功,成为新村村名,裴军荣则成为新成立的长风村党支部书记。

  “3个村合在一起,有利于集中开发。”裴军荣说,利用“长风鱼”的品牌,可以促进长风水库的项目建设和景观改造,把整个村庄的开发建设带动起来,“垂钓、旅游观光、彩色农业都可以发展。”

  当初的设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8月11日开始,长风村启动了文图段景观大道工程的建设。路修好,栏杆做起来,接着完成绿化和亮化,进一步提升了长风水库的周边环境。

  而琚东标目前已扩建完工一个新的鱼庄,以迎接未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从经济学角度看,行政村撤并,不“论资排辈”,谁有优势谁“领头”,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表现。资源配置,有进有退、有取有舍,有利于获得整体的最优。长风人果断放弃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木业加工,以市场为导向,借村名突出更具竞争力的“长风鱼”,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利用优质资源,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按此路子走下去,我们相信,长风村今后的环境会越来越好,产业会越来越健康,生态富民前景广阔。

上一篇:公路广告牌集中强制拆除工作昨启动
下一篇:全省首部河道警长治水微电影《巡·景》杀青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