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正在悄悄发生——记者探访常山一中教育综合改革成效
记者 祝金林 通讯员 张建红 莫飞军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作为常山县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今年暑假,常山一中从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入手,以“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完成了教师队伍优化重组,从外地引进11名骨干教师的同时,确立了教师流动长效机制,实行末位淘汰。
此次改革力度之大,在全市教育系统引起不小的震动。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改革后校园发生了哪些变化?11月21日,记者走进常山一中进行了探访。
外来老师
正慢慢融入
常山一中历史老师邓夏生原来在江西赣州教书,是江西省首批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之一,已经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
7月份,学校面向全国招聘了11名骨干教师,邓夏生是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本来我想自己有家有室了,不像小年轻一样能说走就走,开始时对来不来这里工作心理上有顾虑。”邓夏生说,但是常山县教育局和常山一中的诚意感动了他。“还没来之前,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就多次和我沟通,让我打消顾虑。来了之后对我的生活工作都很关心,让我很快就有了家的感觉。”
邓夏生说,几个月的时间下来,他渐渐感到正在慢慢融入常山这个小城,融入常山一中这所学校。“江西的教材和浙江的教材不一样,自己正在慢慢调整。但我和其他新老师们一样,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教学。”
据了解,11名外地聘请的老师,其中有9名担任一线班主任。不少老师表示,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干劲足,也带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新鲜血液的输入,让学校原来的老师感受到了一种活力和动力。
教师队伍
展现新活力
王丽燕是一名年轻教师,在常山一中工作已经四年。“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到来,有了自我加压的动力。”她告诉记者,学校现在通过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师徒结对等形式来提高年轻教师的水平,同时对于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也都有相应的要求。
前段时间,王丽燕老师参加全市的地方课程教学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常山一中近年的历史上,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是不多的,这提振了学校老师的信心。王丽燕说,学校老师之间互相合作的氛围很好,为了这次比赛,同事们可谓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教通用技术的郑利福老师对地方课程比较有研究,他一点点地指导课程设计,帮我磨课。”
才到学校几个月的新老师们,也感受到了学校团结向上的氛围。来自江西安徽的吴宝山老师研究生毕业后在缙云中学教书,今年下半年来到常山一中。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到学校就感觉到这里的同事们好客热情,关系融洽。 “刚来常山的时候,同事们就帮我介绍装修公司,还领我到他们家参观,做装修参考。”吴宝山说,除了关系融洽,同事们工作都很努力,早上6:30就到学校,经常忙到晚上10点才回家。
干劲足了,
才会越来越好
有一个细节,让吴宝山感受到了学校学生的精气神。“学校的操场不是特别大,因此每天早上跑操时,同学们都要在校园内拐几个弯。但是我发现,学生们每次都跑得很整齐,即便是在拐弯的时候,声音、步调都很一致。”吴宝山说,这让他更确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没错的,学校的明天会更好。
“老师们对我们的学习很关注,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都会和我们交流成绩波动的原因。”高二(3)班学生吴艳萍说,学校的老师们除了学习上关心他们外,在生活上也很关心同学,会给出一些指导。“有段时间,因为学习难度加大,加上自己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导致情绪低落,成绩也下降了。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找我谈心,帮我分析原因,并建议我每天跑步锻炼身体。我照着做了,身体慢慢好起来,成绩也上来了。”吴艳萍说,老师的教导让她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好的东西一定要坚持着去做。“所以,我现在每天早上还是会坚持到操场跑上两圈。”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各地高中扩展拉开序幕,欠发达地区生源向发达地区流动,常山一中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在这股潮流中,导致优秀生源流失,升学率不尽理想。”常山一中校长翁胜华告诉记者,自从今年启动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学校一方面从外面招聘骨干教师,一方面加强对原有老师的培养,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并通过与外地学校结成联盟、联考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升教育质量,教师队伍是龙头,教师们的干劲足了,教育教学才会呈现活力。”翁胜华表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正迎来一个好时机,虽然几个月的时间,改变还称不上巨大,但是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改变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