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常山一中建校70周年

2014-11-26 09:12:48 作者:

关注:1015次

  风雨前行的“绿色常中”——常山县第一中学建校70周年记

  记者 祝金林 通讯员 张建红 莫飞军

   70年筚路蓝缕,70年薪火相传。走进2014,常山县第一中学迎来了70华诞。这座历经沧桑的学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而今依旧如日方暾。70年来,常山一中在艰苦创业中奋力拼搏,一步一景地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兴旺发展。如今的常山一中,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开启新的征程。

  综合改革带来活力和动力

  常山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4年秋,当时命名为“常山县立初级中学”。1972年,学校名称改为现在的“常山县第一中学”,可谓历史悠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事关社会民生和祖国未来,牵动着每一个家庭。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是常山人民对教育工作的最大期盼,也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各地高中扩招拉开序幕,欠发达地区生源向发达地区流动,常山一中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在这股潮流中,以致长久以来学校高考升学率不尽理想。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突围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

  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办好学校的基础。学校狠抓“三风”建设,即以身作则、公道正派、干净干事的班子风气;注重学习、崇尚教研、敬业爱岗的教师风气;行为规范、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学生风气,以净化校园风气,塑造良好学风。

  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绿色常中,和谐校园”为办学特色,以一心一意抓质量,同心同德谋发展为办学宗旨,抓紧目标,抓准载体,抓实行动,在规范上做文章,在落实上抓效益,在改革上加力度,在内涵上有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提升,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美誉度和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在前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中,不少优秀教师外流,学校现有高中教师不少都是当时从初中调任上来的,有的教学不适应,有些则年纪偏大。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进行优化重组,离岗退养和提前退休教师18人,不能胜任本校岗位的教师分流到其他学校,优化出一支“能教、会教、善教”的教师队伍。

   “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到来,有了自我加压的动力。”王丽燕是学校的年轻教师,在学校工作已经四年。期间,作为优化重组后的一名教师,她深感责任和压力,一心向学,不敢有丝毫怠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市地方课程教学比赛中,王丽燕老师获得一等奖的骄人成绩,提振了学校老师的信心。

  刚获得2014年衢州市高中生物命题大赛第一名、从浙江缙云中学选调过来的吴宝山老师感受到了学校综合改革带来的精气神。

   “学生跑操场地虽然不是特别大,跑操时同学们要在校园内拐几个弯,但是我发现学生们每次都跑得很整齐,即便是在拐弯的时候,声音、步调都很一致。”吴宝山说,在这整齐划一的步调背后,凝聚的是信心、和谐,这让他确信自己当初选择来常山一中教书没错!

  据悉,跟吴宝山一样从外地招聘的11名老师中有9名担任班主任。这些新招聘的教师干劲足,带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迄今为止,学校培养出高中毕业生近3万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高考上重点线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作文辅导先进集体”、“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衢州市名校”、“衢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衢州市首批美丽校园”等荣誉称号。

  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并重

   “不管是调整、引进,还是竞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校长翁胜华相告,在整个教育质量提升环节中,教师队伍是龙头,只有教师质量有了飞跃,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教育质量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因此,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并通过与外地学校结成联盟,进行联考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搭建活动平台、深化校际合作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校通过组织高级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比武课,青年教师赛课,一中大讲堂,教师专业成长主题讲座等活动形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他们的学科核心辐射和引领作用;深化与浙江大学、衢州二中密切配合,加强联系,真诚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并借智借力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重视高考研究。每位教师研究一道题,以高考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专业水平。通过业务考试,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同时,学校充分合理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抓好早晚训,规范学生训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作业的有效性。

  学校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并重等举措,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2014年高考上重点线文理科99人,体艺类36人,共计135人;2013年高考上重点线文理科人数85人,体艺类33人,共118人,今年比去年增加17人,升幅明显,净增两位数。“在生源相对不理想的情况下,实现‘低进高出’的成绩,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翁胜华说。

  德育建设和校园文化并举

  抓好教育,除了分数,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的老师和管理层将对学生的关心具体到一个个班级、一个个寝室和一个个具体的学生。

  班风、学风联系制。每名中层干部主动关心和指导联系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开展系列学习讲座和主题班团活动,提高联系班级的整体风貌和学习成绩。

  寝室联系制。每名中层干部要经常查看寝室设施是否安全、卫生是否整洁、文化氛围是否浓郁、寝室自我管理是否到位,每周至少到所联系的寝室去1次;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学生联系制。每名中层干部要直接联系3到5名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经常性关注、关心他们的学习、家庭生活;经常有计划、有重点地与学生谈心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要多花精力关爱“特殊学生”、“特长学生”、“留守儿童”、“特困学生”群体,解决他们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

  通过以上各项联系制度,增进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感情交流,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积极主动作用,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是本着“一切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践行“团结协作、和谐奋进”的校风,“敬业、勤教、善教、乐教”的教风和“文明、勤学、巧学、博学”的学风,营造出了绿色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作为一种顶层设计,常山一中提出了“绿色常中,和谐校园”的特色办学理念。 “绿色校园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品质,一种发展。”校长助理林忠锋介绍, “绿色常中,和谐校园”有四个层次方面内容:绿色环境(低碳、环保、生态);绿色生命(生命、生存、生活);绿色品质(感恩、励志、阳光);绿色发展(全面、协调、持续)。

  围绕“绿色常中”这一主题,学校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高一绿色特色班级的申报及展示活动;高二励志故事会;高三的18岁成人礼宣誓体验会;高三各班种心愿树活动;高一高二的为高三送高考祝福加油活动……这些都让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阳光的滋养,一张张笑脸背后,透露出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引导。

   70年弦歌不辍,70年春华秋实。翁胜华校长表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正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们要树立长远的教育发展目标,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为把学校打造成绿色教育特色鲜明、有强劲发展潜力的省内一流的示范性高中而不懈努力。

 

  

手拉手亲情爱心活动

   

2013届高三减压游戏

  

绿意盎然的林荫小道

  

教师在教工阅览室“充电”

  

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

学生会为2014届高三加油

每天的跑操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常山广播电视台纪检组长陈斌跳楼身亡现年45岁
下一篇:科技利器助“万谷电子”闯海外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