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奉献——追记常山县“治水老黄牛”张辉良
记者 陈明明 周洋 报道组 汪峻 胡江平 通讯员 徐玉芳
常山县天马街道306办公室有两张办公桌,背门坐的是仇富强,对门坐的是张辉良。张辉良的桌子左手边放着一块手写板,右手边放着一支手写笔。一个星期前,张辉良就是握着这支手写笔,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办公桌上,当时他正对着电脑制作污水工程治理项目预算表。
仇富强太熟悉对面的同事了,这几天,他向不同的人介绍过“老张”的简历:196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三个乡镇做了34年水利员。
一个星期来,仇富强总是会不自觉地拿起桌子上的工作日记,在2月9日这天,他写了一篇7页的日记,也是唯一一篇和工作无关的日记。这篇日记题为《难以忘怀的一天》,记录下了他眼中的“治水老黄牛”、“最美基层干部”张辉良。
30天:带病工作
他说自己是桥板,想抽也抽不得
“您带病工作着,也不告诉领导和同事一声,平时也不流露,只有您自己和家人知晓,真的很难想象您是怎么过来的,这一切的一切,不完全是身体的原因,我敢肯定地说:老张,您是累出来的,是在坚守中倒下去的。”——摘自仇富强日记《难以忘怀的一天》
2月9日上午11点30分,仇富强接了紫港街道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通话时长3分钟。当他刚挂断电话,听到“咚”的一声,他侧头望去,看到张辉良的头栽在桌子上,喘着大气。
仇富强赶紧过来将张辉良扶起,跑到对面办公室叫同事打120,又迅速回来掐张辉良的人中。
“他的两只手在抽搐,整个脸发紫,嘴唇像雪一样白。”仇富强说,张辉良右手还握着手写笔,就几十秒的时间,整个身体一下子软瘫在椅子上,手中的笔也随之落了下来。当时,张辉良电脑上显示的是一张污水工程治理项目预算表。
不一会,120急救车赶到,医生立马给张辉良做心肺复苏,竭尽全力想把他从死神手中拉回来,可是为时已晚——张辉良突发心肌梗塞,离世了。
“当初我真应该逼着他住院,或许就不会这样了。”常山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谦信是张辉良的朋友,上月10日,他就陪张辉良去过医院。当时张辉良说自己“胸闷、大喘气、左肩膀酸”,医生初步判断是“心脏缺血的症状”,但还需住院做一个动态心电图进行确诊。
两天后,王谦信打电话给张辉良,说已经帮他联系好床位,让他马上去住院治疗。
“他说不行,工作忙,来不了,完工的水利工程要结算,没完工的工程要做评估预发款项,这样工人们才能拿到钱回家过个好年。”在电话里,张辉良跟王谦信说“自己就像桥板”,实在是“想抽都抽不得”。
王谦信只好叮嘱张辉良三点:一是不要加班,二是不舒服了马上去医院,三是最好放下工作。然而张辉良却没有“遵医嘱”,在忙碌了30天后,这块“桥板”没有抽走,却断了……
11个月:攻坚治水
同事说他是堤石,扛着最重的担
“我知道过去的一年,清三河,五水共治,街道离不开您,您也离不开心爱的岗位,许许多多的工作要您去做、去落实。样样工作您总是主动去承担,上上下下主动去对接,无数个日日夜夜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地运作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感觉,是一台机器,也得停下来歇歇,加点油什么的。”——摘自仇富强日记《难以忘怀的一天》
2月9日上午10点多钟,天马街道和平村的气象预警员吴立群到街道办事,在办公室里看到过张辉良,这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
吴立群经常接到张辉良的电话,询问工作上的事,特别是下雨天,不管是多晚,都会打电话给他问雨量多少、损失多少。
作为水利员,张辉良除了负责街道防汛抗旱和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工作外,还负责街道的农村污水工程招投标工作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特别是他在周塘、蒲塘、和平、天安四个村首创的所有责任制度上墙这项内容,由于成效明显,已在全县80个行政村全面推广。
2014年3月,天马街道开展“五水共治”、“清三河”工作。原天马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洁平说,很多具体的实施工作都落在了张辉良的肩上,“什么工作交给他办,他都尽其所能做好。”
张辉良办公室西面墙上贴了一张“常山县天马街道污染源分布现状图”,图上的水域周边“插”着16面小红旗,每一面都是一处污染源。地图东南角有条叫做龙潭溪的溪流穿过了天马村,短短的一条溪,两侧却“插”着三面小红旗。天马村党支部书记邱有青说,为了让这条小溪变清,张辉良可没少往天马村跑,有几次甚至还跑到了上游的江山市坛石镇上溪村去沟通共同治水。
“认真、敬业、严谨”,和张辉良接触过的很多人,都会给他这样的评价。
张辉良驻点的周塘村连续三次在常山县“清三河”检查中排名第一,一条270米长的防洪堤就是在张辉良的全程监督下完工的。一块块坚硬的堤石紧紧镶嵌,夜以继日地守护着村庄与田地的安全。
常山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宋斌挂职天马街道主任助理,他说,张辉良不善言语,总是用行动说话,就像那些堤石一样,不起眼,却坚固异常……
34年:无私奉献
妻子说他是水,默默流向远方
“一边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家里面的顶梁柱怎么说倒就倒了呢?我最了解您了,工作上的事您是最认真、最执著的一个,敢作敢当,求质量,讲效率,求完美,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上面牢牢的永久不会脱落,就像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摘自仇富强日记《难以忘怀的一天》
2月9日早上,张辉良吃了妻子陈水英烧的一碗面条,7点钟,和往常一样走路去上班。
张辉良在渡口小区这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已住了18年,客厅是他的另一个办公室,一台电脑放在妻子“做姑娘时”买的缝纫机上。
“下班回家后他经常在电脑前加班,有时候我半夜起来,他还是坐在那里整理资料。”34年来,张辉良都是这样的工作节奏,陈水英早已习惯了。
1981年,常山县水利局原副局长王才能和张辉良一起走上水利员岗位,是常山县的第一批水利员。
“他一直在乡镇工作,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王才能说,张辉良先后在大桥头公社、二都桥乡和天马镇(后到天马街道)做水利员。
除了肯干,王才能对张辉良的另一个印象是“技术高”。“当时县里有大的水利工程,都会到各个乡镇抽调素质高的水利员到县里工作,每次都会抽到张辉良。”王才能说。
在天马街道天安村村支书李涌泉的眼里,张辉良是个热心肠的朋友。2010年,天安村准备修一条跨度5米多的桥,但村里资金不足,请不起设计师。“他懂得桥梁设计,利用周末测量、勘察,三天后就把图纸给了我们,分文未收。”李涌泉说,4年多来,经历了几场大水,那座桥依旧安然无恙。
张辉良兄弟姐妹多,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张舍辉良说,父母早逝,哥哥对老人特别好,回大桥头乡的老家,看到生活条件不好的老人都会给点钱。张辉良和天马街道常年青村94岁的五保老人陈保忠已结对多年,每次都会送点生活费和生活用品去。2月3日,他还去看望过一次老人,
对自己,张辉良却非常“苛刻”,“他常常就是两件衣服换洗着穿。”在杭州读大三的女儿张辰佩说,家人在整理遗物时,父亲所有的衣物加一起也不到三个塑料袋。
家里电脑旁的窗台上,放着三本上百页的文件,全部是天马街道下辖每个村的防汛材料。“每年的汛期都是他压力最大的时候,天一下雨,他就会离开家。”陈水英说,张辉良就是水吧,下雨天流出去,雨停了流回来,这次却永远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