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同弓:花果之乡演绎“春天故事”

2015-07-29 10:32:45 作者:衢州新闻网

关注:767次

 1.jpg

  徐氏宗祠里正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2.jpg

  彤弓山村老樟树农家乐

3.jpg

  常山柚花飘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天空蔚蓝,白云悠悠,十里清溪追波逐浪,徐徐清风弥漫着阵阵芳香;

  阡陌纵横,水网密布,一个个水果大棚,似一条条白色飘带,在广袤的大地上舒展开来;

  太公山上,神塘水库,青涩的精品胡柚已挂满枝头,一行白鹭轻掠碧水,在湖光山色间振翅翱翔;

  彤弓山村、宋朝时期古村落,关庄桥集镇、康熙年间鸡公桥,凄美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悠久的华夏历史广为传颂;

  这里就是“全国环境优美乡”——常山县同弓乡,一块创业的“洼地”、一方发展的热土,一处宜居的家园,一片希望的田野。

4.jpg

  太公山鹭鸟自然保护区里的白鹭群

  在山水写意画中添加新的元素,使这幅画卷更加清新扑鼻,夺人眼球

  同弓乡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三古”文化,是同弓乡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这里:

  ——太公山上鹭鸟飞。7月18日上午,我们品味着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走进省级自然保护区——太公山鹭鸟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神塘双湖,有绿意葱茏的胡柚基地,有桂海连绵的千亩桂花基地,还有鹭鸟栖息的白鹭岛,空气清新,风光秀美。

  鹭鸟是一种候鸟,每年5月初,飞至日本等岛国过冬的上万只鹭鸟,就会飞回太公山,品种有10多种,以白色为主色调。从春天到秋天,这些鹭鸟成群结队,或舞或翔,或憩或栖,枝头小溪,田间农舍,到处可以看到鹭鸟的身影。待到柚果成熟时,美丽自然风光和以观鹭鸟、采胡柚、钓鳜鱼为乐趣的野外旅游生活,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太公山上鹭鸟飞,神塘水库鳜鱼肥”,是太公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彤弓山村古树群。位于彤弓山村中的古树群,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古树群里,分布着苦槠、香樟、枫香、马尾松、朴树、榆树、黄连木、柿树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千余株,古树群面积达180亩,树龄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有3株,其中最“年长”的苦槠树,树龄超过了700年,被誉为“华东第一苦槠树”和“江南第一爱情树”。这些古树,有的枯枝发新芽,实现新老更替;有的绿萝缠绕,条条枝蔓将树干团团围住,成了一道绿色的瀑布;有的枝繁叶茂,撑出一片绿荫。

  ——杜亭畈里荷花开。在上(埠)红(旗岗)公路山边村段、关庄桥村杜亭畈自然村段的百亩荷塘旁,连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周边村庄的老大妈们,脖子上挂着毛巾,手里轻摇蒲扇,乐滋滋地欣赏着连片荷塘里盛开的莲花。此情此景,让我们仿佛走进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鸡公桥头观美景。鸡公桥系六墩五孔红砂石质梁氏桥,长27米,宽2.70米,迎水向墩面雕筑的鸡头作昂首拍翅状,刻工精细,栩栩如生,艺术特色鲜明。桥头有一株312年树龄的古樟树,用它浓密的枝叶撑出一片清凉世界。鸡公桥下清澈见底的龙绕溪水,越过堰坝平台,激起朵朵浪花,一路欢快地奔涌而去,两岸垂柳依依,香樟、苦槠高撑。7月18日下午4时许,我们见到了以“行摄山水亲近自然”为主题的常山户外群的16位群友,他们在古樟树下展示旗帜,摆起pose,留下了永恒的记忆。63岁的黄先生相告,他们当天早上7时20分,就从常山城里乘车到长风水库,再徒步到黄冈山上的万寿寺,途经莲花洞,翻山越岭一路步行到同弓乡关庄桥集镇,鸡公桥头观美景,就是他们当天“行摄山水亲近自然”的最后目的地。

  同弓乡党委书记饶祖根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永续发展的根本。为了建设水净、天蓝、地绿、景美的生态家园,历任乡党委政府班子,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任接着一任干,打造生态屏障,建设绿色高地。今年,乡里以“两美同弓”创建为核心,“五水共治”倒逼产业转型,“三改一拆”腾出发展空间,全力推进“花果之乡”建设,乡村面貌得到了新改善,民生事业得到了新发展。

  “三改一拆”堵疏结合。依法加大“拆”的力度,年初以来,全乡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05处、面积22950平方米;切实加大“治”的力度,为建设“两美同弓”腾出更大空间。至今,拆后重建面积17212.5平方米,复垦复绿面积5737.5平方米;积极拓宽“疏”的途径,重点在中和村、山边村开展坡地建房试点工作,引导农户到山坡地建房落户,有效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目前已申报立项中和村坡地建房面积49亩、山边村29亩。

  “五水共治”治管并举。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抓治水就是抓民生,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同弓整乡推行垃圾“三分三定”,上半年,全乡8个村共完成村庄垃圾池分类改造20多个,新配分类投放垃圾桶1424只,实现乡村垃圾源头分类、定向处理;市场化、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对辖区内4条河道保洁进行公开招投标,与中标者签订河道保洁责任书,细化考核奖惩办法,落实好段长制和巡查制;常态运维污水处理设施,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各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运维专业化要求,委托第三方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长受益;全面巩固生猪养殖整治成果,在全县率先完成辖区内禁养区14家生猪养殖场的关停和猪舍拆除工作,全面加强对限、适养区8家养殖场的污染整治工作;大力整治水源污染,加强乡域内17座山塘水库的洁水养鱼监管力度,统筹推进农村污染源整治,排查并及时整治农村污染源73处,打造“水清、鱼游、岸绿”宜人水环境。

  “两美创建”规建并重。扎实开展以“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两美同弓”创建活动。做精“两美”规划,突出现代农业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文化培育、传统文化传承等建设方向,以及中和“两美”提升村、同心“两美”精品村、彤弓山古村落、现代农业园区和关庄桥集镇等重要节点,委托专业机构精心编制“两美同弓”建设规划,引领全乡“两美”创建工作,做美乡村环境。乡财政还拿出80余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各行政村开展“两美”创建的竞争性奖励,营造起“你追我赶”的浓厚竞争氛围。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青山绿水中、农房瓦舍前,乡村休闲游这条产业链正向前延伸,再延伸

  龙绕溪浪花飞绕村歌唱,古树林郁葱葱燕雀呢喃;花丛中隐约现黛瓦粉墙,青龙山白虎山守护两旁。啊,彤弓山,彤弓山,一个让人心醉的村庄。朱弓赤矢记述了先祖的辉煌,春秋八百绘就了诗画景象;文昌阁镌刻着乡贤风范,勤耕读行敦善儒风荡漾……一曲《心醉彤弓山》的村歌,引领我们走进了历史文化古村落彤弓山村。

  彤弓山村,村庄坐北朝南,左拥青龙山,右环白虎山,整个村庄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布局特点。

  彤弓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属于西周徐偃王后裔,由始迁祖徐国镇于南宋咸淳年间迁到此地,距今已有800余年。村庄历史上诞生了一生为官清廉的兄弟进士徐海、徐金陵,受明朝正统皇帝嘉奖召见的赈灾义民徐生等众多明贤仕宦,由此产生了兄弟进士牌坊、旌义坊、徐氏宗祠、文昌阁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古遗迹,流传着诸如琼苕爱情故事、黑面将军、风水先生、梦熊桥传说等民间典故,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村民大多为徐氏后人,彤弓山徐氏一族,书香门弟,名贤众多,仕宦行善,各有所长。据《徐氏家谱》记载,彤弓山徐氏共有官宦15人,另有秀才、乡绅以上51人。这里除了有生机茂盛的古树林、古朴典雅的古民居,更有王琼奴和徐苕郎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2008年已入选第二批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2年10月,该村被省委、省政府立项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立项后,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以及“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的进度要求,抓规划设计、政策处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大力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共投入保护利用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徐氏宗祠修缮、掬水古街修复、民居外立面仿古改造、“三线”上改下、滨水生态步道、古树群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18个,完成农户“赤膊墙”整治48幢、庭院整治30余户,工程形象进度达到85%左右,并于去年顺利通过了省美丽村居示范村的考核验收。

  在历史文化古村落“修旧如旧”,夯实传统文化底蕴,使这曲悠久历史歌更加悦耳动听,沁人心脾

  同弓乡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也不以停止发展消极地保护生态环境,而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促共赢,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这条路,是民心所向、优势所在、转型所系、幸福所依。

  ——发展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的采摘游。乡党委、政府着力强化服务工作,加强项目招商,完善基础配套,加强政策引导,通过三管齐下,助推了核心区高水平建设。目前整个核心区总投资已达2亿多元,有种植大户18家,其中本地大户9家,招商引资入园企业9家,采取葡萄提子、红心火龙果、猕猴桃、草莓等不同采收期新优品种相结合的种植模式,结合观光采摘游,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的“接二连三”,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龙头引领下,全乡现有精品果园8000余亩。目前,有800余名周边农民常年在乡农业园区内的水果基地打工,月均收入2000元—3000元。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品味着元代诗人郑允端的《葡萄》,我们走进“天垂果业”绿色长廊。这里简直就是葡萄王国:绿色长廊的上方和左右两侧,爬满了弯弯曲曲的葡萄藤蔓,浓密翠绿的葡萄叶下,悬挂着一串串“夏黑”、“巨峰”葡萄,有红的、黑的、绿的,摘一颗放进嘴里细细品尝,清冽、甘甜。

  常山天垂果业专业合作社的龚建祝相告,他是宁波慈溪人,2011年10月来这里投资、发展水果业,就是冲着同弓“全国环境优美乡”的金字招牌来的。至今该专业合作社已在213亩的土地上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260多个水果大棚,已种植葡萄140余亩。此外,还种植了水蜜桃、黄花梨、翠冠梨、红心火龙果和哈蜜瓜。眼下已进入葡萄的采收季节,来“天垂果业”水果基地采摘游的游客,每天都在百人以上,到了双休日更是有二三百人。

  在浙江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常山嘉沃家庭农场,农场主管陈向阳正忙着包装红心火龙果,他相告,该农场占地120亩,自2013年3月落户以来,已投入开发资金500多万元,种植了50余亩的红心火龙果,目前30多亩已量产,从上月开花结果以来,一直可以延续到11月份,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采摘。

  为了发展采摘游,近年来,每年的8月,同弓乡都要举办提子采摘节大型宣传营销活动,每次都能吸引近万游客到核心区里搞采摘游。眼下,乡里又在准备下月举办的、以“游两美同弓、逛四季果园”为主题的2015常山“放飞心情·夏一站同弓”亲子休闲采摘节活动,让放暑假的孩子们,从校园走进田园,从家园走进自然,在采鲜果、观花海中增情感,在互动游戏中长智慧。

  ——发展以自然生态为依托的休闲游。依托太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彤弓山古树林等,发展农家乐休闲游。位于彤弓山村古树群附近的“老樟树农家乐”,是该乡创办最早的一家农家乐。虽不起眼,但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游古村落、逛湿地公园、观古树林、品农家菜,个个高兴而来,尽兴而归。位于太公山神塘湖畔的白鹭岛渔家乐老板洪永金相告,“渔家乐”2008年开业,通过提供“游神塘湖、观白鹭飞、品渔家乐”等服务,平常也能吸引不少游客,到了双休日,游客会更多,生意也会更好。目前,该乡又新发展了每日惠农家乐、梦云山庄、怡丰农庄等农家乐,全乡近十家农家乐呈点状分布,像星星之火那样,让农家乐休闲游成燎原之势!

  ——发展以古村落为依托的文化游。彤弓山村有着独特的“古人”、“古韵”、“古树”这“三古”文化,是一处最适于徜徉流连、漫步静香的绿色长廊、休闲胜地,发展文化旅游正当时。在彤弓山村滨水步道上,我们遇到了在衢州市区工作的余先生,他正带着妻女欣赏龙绕溪两岸的美好风光。站在滨水步道围栏前眺望,眼前的龙绕溪水流平稳,清澈见底,堰坝下,两位游客正在清水中一颗一颗地捡青蛳。余先生说,他老家就在龙绕溪对岸,每两个星期就要回来一次。彤弓山村有古树林、古牌坊、古建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每次经过彤弓山村,都会有新的收获,都会令他流连忘返。

  在我们身后的掬水古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以兄弟进士坊、旌义坊和徐氏宗祠、古街水渠中浣衣的农家女、高矗的古树等为背景,拍照留念,将自己定格在历史文化古村落的嬗变之中。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项目是关键。该乡规划农家乐发展区域重点,在彤弓山村打造滨水林家乐,引资1.8亿余元,建设浙西现代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项目(浙江省2014年重点农水类建设项目)——每日会庄园,以名特优农副产品、花卉盆景、奇石根雕、水生植物、古树名木为重点,建设集现代农业科研、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精品园,与彤弓山古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投入1.1亿元,种植各类苗木4200株、景观盆景120盆,农家乐已经开张营业,节水灌溉、园区道路、小木屋等设施建设也已全面启动。依托太公山500亩精品胡柚基地,规划建设常山县胡柚文化博览园,规划总面积5000亩,即将启动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土地丈量工作正在推进,已丈量土地1600亩。

  乡长胡志彬相告,近年来,该乡已引进“天垂果业”、“青林家庭农场”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33个,流转土地9000多亩,重点建设“花果之乡”。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在上(埠)红(旗岗)公路两旁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同弓乡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资源禀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一个有朝气、想干事、能干事的乡党委政府班子,我们坚信,同弓一定能创造出“三生三宜”的一流环境,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加丰厚的生态红利,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在建设“两美同弓”的进程中,同弓人正在演绎着《春天的故事》。

上一篇:文峰社区连续13年办起免费“红色”暑假班
下一篇:“专项计划”助力农村学子圆梦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