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衢州癌情观察(下)

2015-07-31 11:02:52 作者:衢州新闻网

关注:1034次

 记者 李啸 通讯员 张桂芬 曹敏 王圣贤/文

  记者鲍卫东通讯员曹敏/摄

1.jpg

  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到流行的免疫治疗、中药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癌症治疗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图为柯城区人民医院医生在实验室内进行细胞免疫治疗的细胞培养。

2.jpg

  在癌症治疗中,心理慰藉与技术治疗同样重要。图为柯城区人民医院的护士在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

3.jpg

  成立4年多的市人民医院癌症康复俱乐部,现在已有会员400多人。俱乐部秘书毛琛慧介绍:“会员们现在组建了一个康乐合唱团,基本上每周三下午都会定期活动,在歌声中放飞快乐,调节身心,效果还挺不错。”

4.jpg

  衢州市肿瘤中心成立后,相关专业的多名国内顶级专家受邀成为衢州市肿瘤中心的技术顾问。图为浙二医院肿瘤中心大肠癌MDT团队与衢州市人民医院结直肠癌MDT团队进行多学科病案讨论。

5.jpg

  环境污染,熬夜、不运动、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和不安全的饮食等因素,都是引发癌症的重要诱因。图中左为街头的油炸小吃,右为一位市民通宵熬夜打牌。

  衢州癌症防控力度远远不够

  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吴善水的另一个身份,是衢州市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他坦言,比起在手术室直接面对癌症,肿瘤防控工作的压力更大,“控制癌症疯狂游走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然而现实是衢州癌症的防控力度远远不够,防控体系仍显薄弱。”

  《啸报》记者了解到,早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癌症1/3是可以预防的,1/3是可以治愈的,1/3是可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

  2003年底,卫生部颁布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也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原则。此后,中国癌症防控政策出现“回暖”之势,但由于缺乏实质政策和机制,“重治疗、轻预防”的投入结构格局仍难以撼动。

  以市肿瘤防治办为例,该机构承担着公共卫生职能,却无独立的人员编制和经费,甚至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而且防治办设在医院,使得工作无形中偏向于临床治疗。

  吴善水疾呼,应树立“大卫生”观念,建立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癌症预防控制工作体制。

  癌症为何可以防控?想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清楚癌细胞的由来。“人体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有死亡就有新生,新生时出错就会出现癌细胞。”柯城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圣庄说,一旦人体免疫细胞功能低下或受损,无法将体内偶然出现的癌变细胞清除,癌细胞便会无限生长,发展成恶性肿瘤。

  “所以癌细胞并不是坏死的细胞,而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廖小方解释说,随着人体的衰老,细胞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能力会下降,这就为癌变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不过,人均寿命增加和“老龄化时代”并不是癌症增长的惟一答案。廖小方直言,环境污染、熬夜、不运动、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和不安全的饮食等因素,都是癌症的重要诱因。

  衢州一些地方论坛上,常有网民发帖称自己所在的地区癌症高发,根源都指向周边的大型工厂。对此,廖小方认为,虽然临床上没有发现特别的地域癌症集聚现象,但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以占到癌症诱因的17%。

  此外,很多人容易忽视“精神压力”对癌症发生的影响。廖小方说,有些人因为承受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免疫系统。

  前不久,从淋巴癌阴霾中走出来的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新著《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反省了自己“牺牲健康去换取所谓的成功和梦想”的巨大错误。他将自己患癌归结为四个方面没有做好:睡眠、饮食、压力和运动。

  “其实,除了提高防癌意识、强化防癌行为外,更重要的仍是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柯城区人民医院甲乳外科主任方庆丰说,大部分癌症没有转移时都可以治愈,一旦延误、发生了转移再治疗,往往都是无效的。

  廖小方对此感同身受,他曾接诊一位老人,大便带血3年都没有引起注意,最终被确诊为直肠癌。

  不少肿瘤科医生表示,他们遇到的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晚期,而晚期癌症往往意味着更为高昂的治疗费用、更加苦不堪言的治疗过程和难以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在甲状腺癌高发,其实跟甲状腺B超列入很多单位的体检套餐关系密切。”方庆丰提醒,常与致癌物质接触的人、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有癌前病变的人和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应至少做一次防癌检查。

  话虽如此,可面对不菲的体检费用,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检查。有专家呼吁,政府应该加大对癌症早诊早治的支持力度,提高民众对癌症早期发现的关注度。

  《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衢州已有不少医疗机构率先开展高危人群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柯城区人民医院去年争取到国家癌症中心承担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免费对市区四个街道的40岁至69岁本市户籍常住人口进行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的筛查,该筛查进行到7月底,迄今已有1.8万名市民享受了这一惠民政策。

  一把刀走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

  成立4年多的衢州市人民医院癌症康复俱乐部,现在已有会员400多人。图为俱乐部的一次活动中,请来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毛春英作《癌症与营养》专题讲课。

  作为工龄超过30年的资深肿瘤外科医生,方庆丰曾一度以手术刀为豪,时过境迁后,他却笑言:“凭借一把刀走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

  方庆丰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医学界对于治疗癌症主要依托于外科手术,“刀是越开越多,切除的部位越来越大,比如乳腺癌动辄切除整个乳房。”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放疗、化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并驾齐驱的三大法宝。不过,对于患者而言,是动手术还是做放、化疗往往取决于“运气”——如果患者先看外科,那么就先做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先看内科,就先做化疗。

  而最近几年,“规范化治疗”和“个性化治疗”成了衢州肿瘤科医生们反复提及的关键词。舒敬德解释说,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但从疾病的角度出发,单一的科室或者专业无法准确地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肿瘤的治疗,更需借助“多学科治疗”破解“盲人摸象”困局。

  理念如何化为实践?2013年10月,衢州市肿瘤中心在衢州市人民医院正式揭牌成立。

  该中心整合了市人民医院现有的肿瘤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相关临床科室的资源,依托医院整体实力,严格按质控标准对各类肿瘤疾病进行规范化治疗,对全市各县(市、区)肿瘤防治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专题培训,是一个全市肿瘤临床诊治、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中心,承担着全市肿瘤学科发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长期以来,肿瘤疾病患者往往分散在各个相关临床科室,这不利于对肿瘤病人开展规范的综合治疗,也不符合当前循证肿瘤学的治疗原则。”市人民医院院长陈震宏说,肿瘤疾病诊治的复杂性非常需要各医技学科、各专业医学人才的全面合作。

  他表示,市肿瘤中心整合各专科专家技术特长,开展全方位的肿瘤诊治,突出“综合治疗”的肿瘤治疗方针,提供“一站式”“全程式”的肿瘤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流程,使肿瘤治疗规范化、合理化、个体化。

  “多学科协作能优化患者的治疗过程,缩短诊断到治疗的时间,实现诊疗的无缝化衔接,使患者获得疾病治疗的最佳性价比,是真正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重、成本与效果并重。”陈震宏说,“这对减少不规范的重复治疗、过度治疗,有效整合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供了最根本的技术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市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中有一半都是肿瘤科医生,其中包括院长陈震宏。这也意味着这家衢州唯一的三甲医院,将更加重视肿瘤学科的发展,成立衢州市肿瘤中心也在意料之中。

  据透露,肿瘤中心成立后,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强设备等硬件投入,引进先进的肿瘤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检查手段,为开展肿瘤的个体化诊疗创造条件。

  该院肿瘤内科主任郑勤红告诉《啸报》,目前市肿瘤中心已建立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疾病的MDT团队,每周都会进行制度化的会议,来自诊断和临床一线的医生共同商讨疑难病例,为患者制定出最合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同时,相关专业的多名国内顶级专家也受邀成为市肿瘤中心的技术顾问,一些疑难病例的患者足不出市就能获得国内顶级专家的诊疗。

  郑勤红以直肠癌患者王先生的案例阐述了MDT的能量和效果。去年9月,王先生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直肠癌,由于直肠肿块距离肛门太近,术后可能保不住肛门,这让王先生焦虑不已,并把最后的希望托付给市肿瘤中心。

  经过MDT会议,专家为他制定了最佳方案:术前放化疗,使原有病灶保持稳定,同时让低位直肠肿瘤退缩,增加保肛机会并降低术中肿瘤细胞播撒的概率,再由肛肠外科专家为其实施直肠癌切除手术,王先生由此保住了肛门,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到流行的免疫治疗、中药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癌症治疗技术可谓日新月异。”郑勤红说,肿瘤中心成立后,肿瘤医生们除了忙于诊治便是不断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保持肿瘤医学知识的与时俱进。

  王文武向《啸报》展示了自己的微信,订阅号里满满一屏都是关于肿瘤治疗业务的公众号。“身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地处任何一个角落的肿瘤医生都能轻松获得最新的业内动态,对于患者而言,这无疑将是最大的福音,许多原来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王文武如是说。

  癌症就是一种慢性病
  市人民医院的肿瘤内科病房里,总会时不时传来生日歌。唱歌的都是医护人员,而被温情所包裹的都是已经热泪盈眶的患者和家属。

  “凡是在住院期间恰逢生日的患者,我们都会提前为他们准备生日蛋糕及长寿面,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感动。”谈起这一爱心创意的由来,郑勤红表示,在癌症治疗中,心理慰藉与技术治疗同样重要。

  柯城区人民医院肿瘤会诊中心副主任方志梅原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工作,她介绍说:“在省肿瘤医院,每个科室都有专职的护士从事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安慰。”

  缘何如此重视心理慰藉?方志梅解释说,肿瘤患者最大的特点是从身体、心理上都饱受痛苦,尤其是心理痛苦会伴随整个治疗过程,复杂多变,否认、焦虑、抑郁、敌对、丧失信心等各种心理状况均可出现。

  特别是接受化疗、放疗和晚期癌症期间,伴随着组织脏器的损伤,以及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副反应,患者的心理障碍还可能成为病情快速恶化的“加速器”。

  《啸报》检索发现,2013年4月的《护理学报》曾发表名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优逝认知的质性研究》的论文,该文作者张丽萍、方雪梅、郑晓珍以在衢州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探讨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问题。

  文章提及患者家属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妻子临终前暴躁无常,她骂家里的每个人,像恶魔缠身,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我们都不认识的人。是责任护士走到床边拉着她的手、摸着她的头,认真倾听她的恐惧和忧伤,告诉她有亲人陪伴多幸福,告诉她医生会解除她的疼痛。责任护士还跟我和儿女们交流,如何表达对亲人无条件的爱。她坚定地告诉我们要说出爱!我的床头柜里保留着她写的‘爱’的话语。面对临终的亲人,原先我只会沉默地干坐着,后来我们听护士的话,要表达爱,要回忆过去相处的美好时光,妻子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医生查房时她都笑眯眯的。她还说有我陪伴,死神来了也不怕!”

  “这说明,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在关注癌症病人身体疾病的同时,更应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实际上,癌症并不可怕,它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廖小方说,临床中带癌健康生存20多年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把握好时机与方法,很多癌症是可以与人“和平共处”的。

  而对于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有效心理疏导,衢州不少医院似乎都更倾向于“同伴疗法”。

  方志梅的手机上联动着一个微信群,里面是柯城癌症康复俱乐部的70多位会员。如果病房里有情绪低落的癌症患者,方志梅和同事就会将线索发到微信群里,很快就会有热心会员前去慰问并“现身说法”,让对方安心配合治疗,“有时候医护人员说一百句不如一位亲历过的患者更有说服力。”方志梅说。

  这些年,癌症康复俱乐部中陆续走出了不少励志的“抗癌明星”,首推当属73岁的吴木兰。

  吴木兰患癌18年,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待到病情稳定时,每天出门捡路边的烟蒂、果皮等垃圾,并将回收废品所得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这位淳朴的老人有着美丽的心愿——想在有生之年多做好事。去年12月,吴木兰签下《无偿捐献遗体志愿书》,准备将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与教育。

  毛琛慧从剪报中翻出一张报纸,念起一段吴木兰说过的话:“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光光是为了自己。如果只是为了养活自己,肯定是活得不愉快的。我的父亲在我童年的时候就告诉过我,做人要做好人,帮人就是帮己。所以,我准备了一份遗书,告诉儿女:妈妈这辈子留给你们的,没有钱财,只有道德品质。” “只要心中信念未灭,绝症也无绝路。”毛琛慧如此感悟。

上一篇:我县生猪整规工作居全市前列
下一篇:球川打造浙赣边际中心镇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