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钱江源
记者 周星宇
上周,“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评选”第一期大讨论推出后,引发市民的关注与热议,越来越多的市民投入到关于精品线路评选的讨论之中,“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一时间成为衢州市民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本周,“大讨论”继续进行,我们将直击政府与市民当下最为关心的大问题——打造精品线路遇到哪些瓶颈,又该怎么破?
打造精品线路,
衢州遭遇哪些“瓶颈”?
打造精品线路,看似只是简单地将一个个景点串点成线,再冠以一个主题,并非什么难事。但是,真正懂乡村休闲旅游的人都知道,一条真正的精品线路,不仅要“上得了台面”,还要“富得了农民”,关键更要“让游客满意”。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衢州打造精品线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眼前市民和网友提出的这些“瓶颈”,更是不得不去直面的尴尬与现实。
郑榜贵(现居北京、大学副教授、46岁):我的老家在江山凤林镇,就在江郎山脚下,时隔多年没回家,今年回老家一看,发现江郎山景点打造得很漂亮,人气也很旺,毕竟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各个层面都很重视。但是再看看其他的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差距就很大。既然是要打造精品线路,那么串在这条线上的各个景点必须要精心挑选,优中选优,不能差距太大,也不能因为一个知名景点去勉强地串一条线,那更是得不偿失。我觉得,现在衢州旅游的业态还不够丰富,很多项目很难落地,这就导致可以拿给精品线路做“备选”的景点不多,有些临时被拉进线路里的景点,连基本的硬件配套和服务都跟不上,何谈“精品”?
程文语(南京人,私企老板,33岁):前段时间跟衢州的朋友回他的老家玩,顺便去了衢州周边的几个景点。不得不说衢州的好山好水很吸引人,但是通往景点的交通真的让人有些无语。一些明明很有名的景点,却还是单行道,两辆私家车交会都成了问题。一些道路虽然是双行道,但是道路破乱,景区该有的标识几乎都没有。沿乡村道路上开车,冷不丁就会有个小孩子突然跑到马路上,惊出一身冷汗。我觉得,搞乡村休闲旅游,“路”一定是要首先解决的。另外,当地农村农民的意识也要转变过来,这需要更多的宣传、引导和教育。
徐诚铭(市民,自由职业者,38岁):周末有空,我总会带着一家人自驾到各个乡村休闲景点逛一逛,其实说句实话,打造精品线路,衢州很多地方还不够格,游客接待中心形同虚设,停车场不规范,公厕又小又脏。关键那些农家乐,有时候真的也太不“农家”了,味道不怎么样,价格收那么贵,怎么会有回头客?坦白地讲,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但是还好,一切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像今年,很多乡镇都以搞主题活动来吸引人气,这是件好事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搞活动当天人满为患,不搞活动的时候还就是一个农村,一点要发展旅游的氛围都没有,难道乡村旅游也是“一日游”?
瓶颈固然有,
关键怎么破?
其实上述很多“瓶颈”,不仅出现在衢州的乡村休闲线路的打造中,也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现在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这些问题既然已经存在,我们又该如何解决,“瓶颈”固然可怕,我们改变的勇气又来自何方?
舒畅(江山市委副书记):江山市提出举全市之力把乡村休闲旅游这篇大文章做好,努力把江山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这其中的困难有很多,比如农村旅游的环境问题。这两年,经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猪养殖污染整规等,江山农村的旅游环境有了很大提升,“治水美村兴乡旅”的条件进一步成熟。比如贺村镇耕读村,这个过去的“水泥村”就是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治水转型,借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之机,华丽转身为休闲旅游景点。乡村旅游如何突破“瓶颈”,耕读村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汪宇祥(开化县副县长):乡村旅游的生命力是特色,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是精品。加快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必须强化特色、精品意识。开化县在抓好面上布局的同时,重抓点上提升,树立“一盘棋”意识,立足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业态,实现错位竞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梅富杰(市民、退休公务员,63岁):我觉得这些瓶颈要突破,首先民众的意识要先改变。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乡村旅游、人人支持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主动做好乡村旅游的文章,而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
别问我是谁(网友,媒体人,48岁):衢州市各县、市、区虽然出台了很多发展乡村旅游的倾斜政策,但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这政策的优惠力度显然还是偏小的,这也是导致很多旅游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不了的主要原因。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哪个行业都通用的道理。
玩玩CC(微友,家装设计师,24岁):我觉得你们衢报集团搞的“周末去哪儿”栏目就很好,既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又吸引了人气。做旅游,没有媒体的介入是不行的,做得再好还是要推广和宣传,但是现在直来直去的推介老百姓已经不喜欢了,还是这种媒体带队周末出游的形式比较好,搭起了一个衢州百姓游衢州的最好平台,不用担心停车与吃饭,一到周末就痛痛快快地玩,经济实惠,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