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鸡犬相闻,山幽林静——探访“以古树为福”的同弓山

2012-09-17 11:08:27 作者:

关注:700次

    

  在常山县同弓乡有一片保存完好的古树林,这些树的年龄至少在100岁以上,高二三十米以上,最老的一棵有几百岁。这片古树林历经几百年风雨仍郁郁葱葱,这其中有何秘密呢?近日,记者前往古树林所在村庄——同弓山村,找到了这片古树林之所以保存完好的“秘密”。

  千余古树“环抱”村庄

 

 
  在常山县同弓乡一个连绵而幽雅的山坡上,有个被古树林环抱而点缀的村庄,这就是同弓山村。到此地游赏美景的人们,看着村前屋后有着百年历史的1000余棵古树成林,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浙西‘古树村庄’。”

 

  前天,记者来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不曾想山坡里还“隐藏”着一个小村庄——同弓山村。进村后,记者耳边传来了久违的“唧唧喳喳”鸟语,因赶路流一身汗的身体进入古树林的“包围圈”后,顿时感到凉飕飕的,使人不由地觉得进入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我们村里里外外都是树,也有挂牌的名木古树。”一名村干部自豪地带着记者从村东走到村西。

  同弓山村有170多户,共有530多位村民,村民遵从祖训,始终坚守保护着古树林。保护树木作为头条村规民约被传承至今。

  宁“伤”房不“损”树

  记者注意到,一些古树边上有黄泥堆,还有的古树边上围起了围栏,记者一打听,这些措施都是用来保护古树的:树根裸露在外的,就用黄泥堆上去;树木躯干斜倒下的,村民则围起了围栏。

  “村民建房子如果地基会影响到古树,是不会得到村里审批的。”村干部说,这么多年来,可以说村民造房子都得为“古树”让地。此时,一位村民跑来对村干部说,他们家房屋边上的古树,有树枝都挂到房檐上了,问村里何时去把树枝修剪下。

  “村民们怎么不自己砍掉树枝啊?”对记者的询问,随行的村干部是这样说的:这是我们的规矩,村民一般也不会擅自去砍,由村里统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修剪。

  “我们村村民从来不轻易砍树。”同弓山村原村支书徐立水说,他印象中村里第一次砍树还是在1971年,“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村民迫切要装电灯,经过全体村民讨论,我们狠下心卖掉了村里的五棵樟树,换回了几千块钱。”

  掉落的树叶不能乱扒

  “我们同弓山村人连掉落的树叶都不能乱扒,更不要说砍树。”85岁的徐立本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是靠柴火烧饭的,虽然村里满山都是树木,秋冬季节掉下的树叶厚厚地铺了一地,但村民不会轻意去扒来当柴火烧。

  徐立本老人说,村里保护树木是徐家祖先一直传承下来的,那时候要是有村民动了一棵树,家族族长就会实施族规,需要村民上缴粮食以示惩戒。

  “树叶不让扒,枯树枝不能捡,大家都到10多里外的山上去打柴火,然后挑回来,一天只挑一担,但大家都没怨言。”徐立本说,对于古树林里的树叶枯枝,村里一般都会统一进行处理,按人口进行分柴火,并对古树进行修剪。

  徐立本说,村里已经换过好几届村支书了,虽然随着时代的不同,有些规矩都被“更新”了,但保护树木还是保持了下来。

  如今,常山县林业部门已考虑把同弓山村的古树林建成一个“古树保护小区”,组织人员定期检测古树生长状况。目前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正在对古树林进行施工保护,并规划打造“古树风景村庄”,让“古”与“今”有机结合,使村里的古树林更加生机勃勃。

  (记者 华国正 通讯员 张俊绘 )

上一篇:常山首部微电影《三衢白鹭飞》完成拍摄
下一篇:关于在天马一小、实验小学门口路段实行机动车限时单向通行的公告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