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朱熹,一些人或是全然陌生,或是张冠李戴地搭上几句,但提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很多人可能就觉得面熟了,这诗句正是出自南宋文化大贤朱熹之手。朱熹与常山情缘深厚,他曾游走常山不下三次,而且还把传播文化种子的讲堂放在了景色清秀的石崆寺,像与哲学家吕祖谦的学术辩论会即是一例。游游名胜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的石崆寺,这般风雅事是多么让人心驰神往!
元旦那天上午,朋辈三家人结伴去石崆寺。过大街穿弄堂,离开城区后,石崆寺就隐隐约约地进入视线。行走吟哦,一路贪恋的是两旁风景:垄垄畦畦的菜地错落有致,绿色的菜叶上头蒙着霜花,绿意暗淡了些,不过晶亮起来了。菜畦也特别,有篱笆插在上头,野逸质朴;荒坡荒地里头长着芦荻与芒草,浅黄粉白的花絮让人禁不住停下脚步……临近石崆寺有一个池塘,池塘上有群红头白身的鸭子洁亮爽目,它们不论是游动还是憩息都极好看。
参天大树叶森森,三门殿掩映在古树名木之中,进入大门,左右两侧竖立着哼哈二将,他们手执金刚杵,神情刚猛。入得地藏宝殿,在地藏菩萨四周围着众多和尚,有妇孺皆知的济公,最让人奇怪的是伽蓝菩萨与众不同,长髯飘飘,挽着发髻,真让人不敢相信他是和尚金刚;在大雄宝殿内,十八罗汉相貌不一,怒目圆睁的,念念有词的,慈眉善目的……最有趣的属那个沉思和尚,又是合眼养神,又是佯睡思忖,让人忍俊不禁;在天王殿中,供奉着弥勒,弥勒的后头是韦陀,东西两侧是广目、多闻、增长、持国四大天王,弥勒袒露胸腹让人发笑,韦陀与四大金刚凶神恶煞让人害怕。我向同伴讲述着僧侣的诸多故事,小孩儿听了金刚菩萨惩恶扬善的故事,从而改变对他的印象,大人对我娓娓道来的菩萨和尚坐骑、器械种种轶事纷纷点头赞许。
结束游程,人人心满意足,我好似做了一回寺庙文化讲解员,赚足了他们的“掌声”,颇为自得,独自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