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衢山”,人们自然会想到常山,可当地旅游局申请商标注册时却发现,“三衢山”商标在各个类别都被他人注册;“白菊花尖”是常山最高峰,几年前被外地抢注;常山芙蓉水库风景秀丽,相关类别商标也被抢注……
抢注,知识产权时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当自己的文化符号被他人注册,你是否也会感受到一种紧迫感?
衢州新闻网4月24日讯(记者赵峥琳)昨天,常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用雅浏览国家商标局网站时,发现局下属民营企业协会去年提交的55件商标注册申请已通过初审,他为此松了一口气。如无意外,这55个带有常山“文化符号”的商标,将正式被政府部门以法律形式保护,随时供发展当地经济使用。
“常山符号”被抢注留遗憾
2012年底,三衢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常山县旅游局申请商标时发现,“三衢山”商标在各个类别都被他人注册。
纱帽山枇杷是常山县传统特产,去年3月,常山县招贤镇纱帽山村委会准备申请“纱帽山”水果类商标,却遗憾地发现,“纱帽山”早已名花有主。
三衢山风景、纱帽山枇杷等都是常山特色人文资源,是常山人引以为自豪的“常山符号”,可这些“常山符号”在法律上的专用权已经被他人收入囊中。
这些遗憾让常山人认识到保护文化商标的刻不容缓。常山县工商局(现为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后启动了“常山符号”商标申注工作。
梳理申注55个人文资源名称
历时两个多月,由常山县工商局牵头多部门,通过查阅常山县志、常山旅游资源单体等大量文献资料,对常山县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地域名称标识、土特产、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广泛收集,共收集出60个有必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常山符号”。
工商部门在查询了“国家总局商标网”后又发现,“白菊花尖”、“芙蓉湖”等也被人抢注。“白菊花尖”是常山最高峰,几年前被外地抢注;常山芙蓉水库风景秀丽,相关类别商标也被抢注。
“如果是早几年有意识,‘白菊花尖’、‘芙蓉湖’完全可以被注册下来。”梳理出“文化符号”,却发现无法注册,常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徐向农仍大叹可惜。
最终,常山县梳理出42个可申注、有价值的人文资源名称。提交的首批55只商标注册申请,涉及37件“常山符号”,9个注册类别。虽然留有遗憾,这次集中申注还是保护了不少“文化符号”。像“桃花源”是常山新桥一带的农家乐,小有名气,虽然旅游大类已被抢注,但另外一个大类农副产品类的商标没被抢注,常山县顺利将此大类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