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常山县辉埠镇的工业园区内,魏土良新投产的制冷设备加工企业正在进行试生产。烧了近二十年石灰的魏土良,突然改行做配件生产,他的内心有些忐忑,但还是充满希望。
辉埠镇内石灰石资源丰富,有着百余年的石灰石加工史。2013年,常山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向以污染为代价的GDP说不,开始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整合现役矿山,淘汰石灰立窑,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开展企业环境整治等,分三批实施,于2015年底实现全部关停。境内81孔石灰窑、137条钙生产线成为治理重点。
“我是第一批的,一孔窑已经关了,关停补助要多点。”36岁的樊国军烧了16年石灰,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属于失业人员。按照县里的政策,他和合伙人可以拿到30万元的关停补助款。但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镇里对土地的收购政策。
“后续问题有很多,不光是土地的处理,还有企业主的转产,劳动力的转移等等,可以说代价很大。但是常山的环境再折腾不起了,‘五水共治’是个很好的契机。”辉埠镇党委书记何健说,截止到目前,辉埠镇已经按计划关停了47孔窑,124条钙生产线,所以她最近一直忙于关停后的政策处理事宜。
“眼看着自家的窑被夷为平地,谁不心疼,但是也要看到背后的发展机会。”常山县华硕钙业有限公司老总曾军30出头,他告诉记者,这烧石灰的行当是从他爷爷传下来的。从2004年至今,他的企业经历了大小三四次整顿。从去年5月份开始,他到全国各地考察。目前,已经决定投入3700多万元引进弗卡斯环形套筒窑。这项来自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虽然投入极高,但将为他节省至少一半的人工和能耗成本,而产出的成品石灰质量也将大大提升。“环保、节能是趋势,现在政府有好的政策,我就顺势而上,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做打算。”曾军说。
记者手记
采访中,何健反复说,“再折腾不起了”、“到了必须关停的这一天了”。当我在辉埠待了一天,看到马路上尘土飞扬,看到山头上满目疮痍,看到窗玻璃几乎被尘土遮蔽……我开始理解何健说这些话时的心境,更何况在这里生活,并将继续生活下去的人们。
衢报传媒集团第二采访组
记者巫春燕 通讯员胡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