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适宜的温度、湿度 让蚊子有了大量繁殖的温床 今夏蚊子密度高于去

2014-06-12 08:40:40 作者:

关注:560次

    

   衢州新闻网6月11日讯(记者徐颖之 通讯员胡晓龙)近期我市天气持续晴热,细心的市民已经发现,蚊子似乎已经伴随着高温“大举来袭”。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据今年4—5月份的蚊密度监测情况,今夏的蚊子密度应该高于去年。

  蚊子密度高于去年,但属正常

  这几天,网上流传着今年是蚊子“大年”的说法。对此,记者咨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据工作人员统计,截至5月底,我市平均蚊密度4.67只/灯·小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左右。

  “预计今年夏天蚊子密度要高于去年。”工作人员称,蚊子的生存繁殖条件主要是水和温度,根据今年4月以来的气温和降雨等情况推测,今年6月份的蚊子密度应该高于去年,但仍会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年份。

  据介绍,每年4—11月,市疾控中心都会通过在监测点放置诱蚊灯的方式,检测我市成蚊的密度。目前,市区共有10个监测点,分别位于居民家庭、医院、公园、农户、牲畜棚等地点。

  往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蚊虫密度高峰期将出现在6月、7月、8月,因此,今后一个月内蚊虫密度还有可能会继续上升。特别是接下来的梅雨季节,温度、湿度适宜,会迎来蚊子的“第一波强势攻击”。

  有一种蚊子会传播乙脑病毒

  我市最常见的有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等。在主城区骚扰叮人的主要是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数量是最多的,占八成以上。它们在轻度污染水体中繁殖,喜欢晚上出来叮人。”工作人员介绍,攻击性最强的是白纹伊蚊,也叫花脚蚊、花蚊子等,在小区和公园等处常见,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喜欢对人进行骚扰。

  目前传染疾病最厉害的要数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就是通过这种蚊子传播的。工作人员表示,乙脑发病人群以儿童为主,成人大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仅少数发病。因此特别提醒家长,8个月至12周岁的孩子,若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要及时接种。

  挂帐子防蚊最原始也最科学

  不少市民反映,蚊子似乎越来越难杀死,普通的蚊香、杀虫剂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了。

  果真如此吗?

  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生物进化原则,蚊子也会逐渐对环境适应,不适应环境的就会被逐渐淘汰。比如,人类用蚊香、灭蚊片等驱蚊,长此以往,活下来的蚊子就会对这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对于防蚊,传染病防制科的几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推荐用最原始的方法——挂蚊帐。

  由于蚊子从卵到幼虫到蛹的几个发育阶段,都是在水里完成。工作人员建议市民保持室内干燥,定期清理积水,特别是房前屋后的瓶瓶罐罐和水缸等,花瓶和鱼缸里的水要勤换。

  “有些市民觉得蚊子越来越毒了,其实是因为蚊子品种不同。”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汪英俊表示,蚊虫叮咬后的红肿是一种“变态反应”,搔抓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红肿、糜烂。

  “被蚊子叮咬没有那么可怕。”汪英俊介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强环境消杀,在被叮咬红肿厉害处,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如果局部形成了比较大的肿块,可外用激素类软膏,或采取全身性抗过敏治疗。

上一篇:贩毒夫妻双双落网
下一篇:常山学校多举措密织“防溺网”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