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常山县坚持问题导向、立查立改,排出百个“马上改”项目。针对公司注册登记繁琐等问题,迅速研究、落实,出台“流程优化法”,推进公司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效能,领跑百个“马上改”项目。
“三模式”便民登记,推进审批工作化繁为简。一是探索“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新模式。面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产业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同一地址可作为两个以上企业的住所;对符合条件的有多个经营场所的企业,鼓励实行“一照多址”,简化企业办证手续,减少办证精力投入。目前,已办理一址多照30户,一照多址1户。二是推行“多证联办”工作模式。在政府牵头下,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接,实现营业执照、国(地)税务登记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办理程序的并联提速。2013年以来登记户数454户,占所有登记数量的24.9%。三是试行“预审先办”工作模式。对项目审批周期较长的战略新兴行业,逐步推行“预审先办”筹建登记模式,给予企业主体资格,允许其凭该执照办理土地招投标及前置许可的各类审批,解决部门间办证遇到的“互为前提”的法律冲突问题。据统计,核发筹建企业营业执照6份。
“三服务”优化审批,促进审批工作提速增效。一是拓宽网络服务。开通“网上注册直通车”,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办理各类登记的申请手续,完成网上登记12家。依托“工商验资通”系统,实现与银行之间的电子信息实时交互,提高注册资本审核效率。72家企业借助该系统进行资本金审核,注册资金超过4亿元。二是释放名称登记。定期清理过期名称,释放名称登记资源2652条,有效解决工商企业名称库中大量失效名称挤占资源,导致的新开企业名称“申报难”问题,提高了名称申报和审核效率。三是降低准入门槛。废止无法律依据工商登记前置条件8条;放宽取冠省名企业名称条件,帮助企业新冠省名24户,同比增长84.6%;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共有3户申请人按“零首付”的政策领取了公司营业执照,实现创业梦。3月3日,该县登记首家注册资本认缴制公司,并发出首张新版营业执照,目前已登记10家。
“三协同”立体监管,构建社会共管共治格局。一是搭建“大协同”监管平台。政府牵头,整合包括工商、税务、人民银行、公安、司法、许可行业主管部门等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信息,对“黑名单”企业、“经营异常”、“查无实处”企业,在网上开辟“信息反馈窗”,对年度报告实行“网上异议制度”,鼓励公众进行不实举报,通过社会监督加强对企业的诚信约束。二是构建“大协同”联动格局。扩大基层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间的协作联动范围,开展重点企业准入联动、重点对象执法联动、特别事务跨区域联动、行业自律政企联动,使市场监管更加有力、有效。三是加强“大协同”数据应用。深入挖掘和研究企业登记、市场监管及信用信息各类数据,在有关部门间有效分享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公众开放,最大地限度整合和利用资源,提高协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