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于繁忙竞争压力的城市,需要一个温情臂弯给予宁静与休憩。而这正是同弓乡在全力建设常山乃至衢州的“都市后花园、生态鲜果乡”所担当的角色。四季飘香大果园,彤弓山村古树群,太公山前白鹭飞……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同弓乡人再熟悉不过的美好场景。
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建设初见成效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这不再是大诗人刘长卿的独吟。如今,在同弓现代农业园区里,草莓早已规模种植,鲜美红嫩的草莓远近闻名。
柴家畈特色种养科技示范区作为同弓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之一,是农业生产、休闲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科技、高品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区。目前,示范区占地面积2000多亩,已经有16家经营户入驻。园区内种植的草莓、提子、葡萄、哈密瓜、圣女果、火龙果等数十个品种,引来四方宾客品尝采摘。而如今,“上红线”已经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乡村休闲观光风景线,春天可以看白鹭、观赏油菜花、柚花;夏秋季节,可以采杨梅、葡萄等瓜果蔬菜;冬季可以采摘草莓、火龙果……沿线还有10多家农家乐可供游客休憩就餐。
这些喜人场景的得来都与同弓乡高度重视生态高效农业建设紧密相连。该乡严格按照县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建设规划,以沿线“赤膊墙”整治、围墙整治、有碍观瞻物拆除、农户庭院整治、景观节点建设等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同弓段建设。共粉刷整治长廊沿线两侧各类“赤膊墙”55幢18711平方米,拆除临时工棚等乱搭乱建有碍观瞻物11处,新增农户庭院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设沿线景观节点7处,其中太公山入口1处,现代农业园区入口1处,关庄集镇2处,彤弓山古村落入口1处,金川源村入口1处,浙西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入口1处。同时,改造提升钳何公路沿线两侧绿化2000多米,拆除并改造关庄集镇各类广告牌、遮雨(阳)棚各127个,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建设初见成效。
古村落建设持续发力
古朴典雅的古民居、生机盎然的古树林、凄美感人的琼苕爱情传说,还有热情好客的当地村民……漫步在彤弓山古村落,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作为省级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彤弓山古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包括民居外立面改造、徐氏宗祠修缮、掬水古街修复、古树群保护等十几个子项目。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进彤弓山村文化项目建设这一目标,做到“规划一个、设计一个、招标一个、施工一个”。深入挖掘、保护、传承村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谋划设计琼苕爱情广场、森林文化公园、森林文化展馆等文化保护项目,全面实施古建筑修缮、古道修复与改造、搬迁安置区等项目、绿化与景观建设项目、文化与旅游发展项目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古人、古韵、古树等“三古”文化保护与传承,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文化深厚的休闲旅游型村庄。
截至目前,共计投入保护建设资金1300余万元,完成了2个古村落保护利用、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等专项规划,徐氏宗祠修缮、掬水古街修复、民居外立面改造、琼苕爱情文化广场、古树群文化公园等项目设计13个。启动并完成6个“三线”上改下、青龙古亭修建、纳污管道铺设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并加快推进农民搬迁安置区地块平整、村庄入口标识景观、滨水生态步道、古树群湿地公园、兄弟进士牌坊、旌义坊、掬水古街、文昌阁、村内景观改造、生活污水接户和民居外立面仿古改造等11个项目建设,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到80%左右。
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
翻开同弓乡村美丽画卷,曾经斑驳的墙面如今变成统一格调的黑瓦白墙,修缮完工的祠堂愈发古韵悠悠,治理后的小桥流水清波荡漾……
同弓乡是“全国环境优美乡”,也是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美丽”,是该乡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抓住“美丽乡村提升年”活动契机,以整乡推进为抓手,使得乡村面貌显著改善。
该乡在彤弓山村先行先试,因地因村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乡8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设计和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共铺设纳污管道39981米,建设单户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497个4994立方米,集中式污水处理终端设施11个360立方米,全乡受益农户2571户,覆盖率达到80.34%,农村生活污水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同时,具体抓好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统一施工等三个环节,全面启动农民饮用水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无违建村”创建工作,坚持把农户“墙院”整治作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突破口来抓,有序推进粉刷整治。截至去年11月份,全乡共调查登记农户“赤膊墙”764幢238414平方米,启动粉刷562幢173767平方米,完成粉刷268幢68625.14平方米,改造农户庭院672户。
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使得同弓乡建设美丽乡村的内蕴更足了,村民幸福“指数”也全都挂在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