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微信朋友圈,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
“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请扩散!”;“中国要分50个省了,衢州要并进温州了!”;“5月12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贞子3D》票房为0”……这些耳熟能详的段子或多或少见过,信过,甚至转过。但事实上,这些都是谣言。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在今年的《微波炉的“秘密”》节目中,就批评了微信公众号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的现象,并指出,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谣言和虚假广告的温床。
【谣言总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案例一:龙游小女孩被拐?假!
今年2月10日,龙游网友纷纷在朋友圈里转载这么一条信息:“龙游今天上午一个3岁多小女孩在福泰隆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准确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40多岁男人抱走了,现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之,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郑春蓉13969597919如果看一眼懒得转的冷漠的人也请求你伸出手指按3秒。”
记者联系了龙洲派出所,对方查询了一周的报案记录,并没有接到小女孩走失的报案。而福泰隆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没有发生过此事。
记者拨打了所谓的郑春蓉电话,号码显示为山东聊城,处于停机状态。随后,记者查询到该号码的停机原因是涉及到吸费电话,更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郑春蓉女儿被拐的信息有北京、广州、银川、南昌、哈尔滨等近百个版本,除了城市名字不同外其余完全一致。
类似的还有在高考期间广为流传的捡到某位准考证的信息,事后被证实号码也为吸费电话。
案例二:贞子3D在华上映?假!
今年5月,一条令人愤慨的信息在朋友圈快速传播:“国人拍的《金陵十三钗》日本票房为零。日本拍的《贞子》3D将于5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而5月12日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又是国难日。勿忘国耻!作为中国人,敢不敢让《贞子》3D,5月12日票房为零?衢州人行动起来!”
为了求证该信息的真实性,记者咨询了新天地、宏泰、裕丰等多家影院,均表示没有该片的计划,“从2012年5月起已经传过多次《贞子3D》在中国上映了,事实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引进这部电影。”一家电影院的负责人说。
网友“淋淋”认为,《贞子3D》之所以会传出在中国上映,是错把日本的“中国地区”当成国家中国。
记者注意到,这条信息里有一个大漏洞,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因此,5月12日并非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在传播该信息的内容最后,留有一段这样的话,“关注XXX公众微信号,获取最新最热的咨询。”
案例三:中国重划50个省?假!
今年年初,一则名为“中国50省行政区规划出台,看看你是哪省人?”的信息在朋友圈火爆传播。信息配的图中衢州依旧在浙江省,而文字写着,衢州将与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共同组成浙南省,省会是温州。而浙江省却成了由杭州、绍兴、湖州与安徽宣城、黄山,江西婺源组成的“奇葩”。
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这是一则不折不扣的谣言,“从来没有接到过这样的通知文件。”他认为,国家不可能未征集意见与深入研究就出台如此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很可能是部分网友或者是专家学者的一家之见,私下研究探讨之用,不具操作性。”
记者注意到,早在2004年,文中的当事人,时任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就出面辟谣,“将设50个省区市”的报道严重失实。原来,他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认为“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中国设50个左右省级政区比较合理。”但戴均良同时强调,“缩省一定要等到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可以进行。”无奈的是这番话语被断章取义。
有网友认为,谣言时隔十年仍在传播,很可能有推手在炒红所谓“新省会”的房价。
【信谣言是因为被利用心理】
为什么那么多网友不经求证就听信并转发谣言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冬梅认为,这是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随大流的心态。“一般转发的谣言可能是大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并利用了网友们的某种心理,例如恐惧、愤怒、同情、好奇等等,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作用下,造成了谣言被快速复制和传播。”她认为,许多谣言利用微信朋友间的信任得以传播。
在豆瓣网站,有一个非常火热的小组叫“谣言粉碎机”,组员们热衷于辟谣与公布真相。一位组员告诉记者,“知识结构的不健全与缺乏理性、独立的思考能力,才是微信朋友圈谣言的温床。”
真假
【造谣传谣都违法】
-编后
谣言应止于智者
在大数据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料无时不刻在通过各种平台传播,这里面不乏虚假信息和各种谣言滋生其中。谣言制造者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普通民众不应该傻傻地成为其帮凶。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每一条谣言都经不起深推细究,谣言应止于智者,如果有更多受众能认清这一点,谣言必然会缺少市场。
网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朋友圈网络的封闭性、秘密性导致了谣言监管存在难度,加上网友的低成本易操作的转发,让谣言得以广泛传播。“今年8月,网信办为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被称为微信十条,有效的规范了微信公众平台,对打击谣言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对于微信的普通使用者,更多的还是依赖自己对信息的甄别。”
网络传谣,到底要不要负法律责任?记者了解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多次实施上述行为者,可以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实施者及传播者的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微信谣言的另一种情况是影响社会秩序的谣言。例如,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情况。如果当事人参与了此类谣言的传播就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记者 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