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明在纯净水工作站为一名灾区孩子喂水
“再见了,尼泊尔,愿重建美好家园……”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3点多,远赴尼泊尔地震灾区参加救援的汪小明,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这样一条消息,而后登上飞机,告别了这片为之战斗了10天的土地,启程回国。
今年43岁的汪小明是常山县青石镇桥亭村人,退伍军人,现在苏州一家企业上班。同时,他也是户外救援民间公益性团体蓝天救援队的一名成员,去年还参加过云南鲁甸地震救援。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此时,汪小明刚请好年休假,准备连着“五一”假期好好陪陪家人。当地震消息传来时,他毫不犹豫放弃假期,主动申请参与救援。
汪小明说,蓝天救援队是公益性民间组织,费用需自行承担,此次赴尼泊尔主要开销是来回机票和交通费,总计超过2万元。但他并没有考虑这些,当时只想着尽快赶赴灾区,抢救出更多的生命。
4月27日,经过一天多时间的准备,汪小明与他的队友出发。辗转到达救灾大本营时,已是28日下午3点。汪小明和队友来不及吃饭,立即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救援的关键在于灾后的黄金72小时,宝贵的生命等不得我们吃完饭!”汪小明说。
救援过程充满危险与艰辛。尼泊尔的建筑多为灰砖构筑,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来挖掘,汪小明及队友一边搜索施救,一边还得提防着随时会倒塌的房屋。尽管如此,他们的搜救还是一直深入到距离加德满都约400公里的深山之中,那里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行进过程中,一段被泥石流冲垮的道路拦住去路。头顶是随时可能滚落的泥石,脚下是被淹没的狭小山道,山顶上的灾民不断向救援队呼救,怎么办?为减少前进的阻力,汪小明带头脱下了长裤,光腿向山道走去。一双脚踩下去,拔不出来,他就用手将一只脚拔出、踩下,然后继续伸手拔出另一只脚、再踩下,无数次重复后最终到达山顶。
随着时间推移,汪小明与队友把更多精力转移到灾后保障上。由于尼泊尔巴德岗水体污染严重,饮用水紧张,灾后民众的饮水问题成了救援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5月2日开始,汪小明等人与当地警方合作,建立了一套饮用水供水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解了燃眉之急。
“纯净水工作站今日共制纯净饮用水3吨,且已发放完毕;今日招募志愿者51人,派出任务107人次,制作防疫指引牌110份并张贴;招募本地医生3人,配合我工作组展开医疗工作,今日收治并处理病人135人,其中发放药品113人次……”汪小明将每一天的救援工作都进行详细汇总,这些天来他们没有洗过澡、洗过头,没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每天只能睡上1到2个小时,但看着逐渐走出困境的灾民,他说一切付出都值得。报道组汪峻胡江平通讯员吴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