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要留清白在人间”——常山辉埠千年窑火熄灭的背后

2015-09-18 10:18:44 作者:衢州新闻网

关注:1220次

主笔:李啸热线:96811

  ◎啸报导航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的这首《石灰吟》,至今仍被后人所传诵。

  相传,于谦当年正是路过常山,看到漫山遍野的石灰窑后,触景生情写下了此诗。

  明朝时期,常山已经成为石灰的重要产地,而其产业核心区就在今天的辉埠镇一带。

  这团燃烧了千年的最后窑火,直至2015年6月底,才戛然熄灭。

  “辉埠这个地名曾历经了‘灰铺’‘灰埠’‘辉埠’三个阶段,不断改名的背后,折射了一座古镇因石生灰,去灰求辉的艰难求索之路。”辉埠镇党委书记陈东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衢州最大的石灰产业基地,辉埠曾一度被财富与荣耀所笼罩,而遮天蔽日的灰霾也让这里的青山绿水与蓝天苍穹渐渐迷失了本色。

  衢州人的母亲山三衢山在哭泣,开矿机械吞噬着她的躯体;面对终日被“白雪皑皑”所包裹的山河大地,辉埠百姓也在苦楚中开始反思——留在人间的“清白”,到底应该是什么? “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痛定思痛之后,2013年秋天起,常山县举全县之力强势启动了“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剑指石灰产业沉疴积弊,作为“五水共治”攻坚战,誓将蓝天白云再现三衢山之巅。

1.jpg

  千年窑火熄灭后,如今在苍白的矿区之上,蓝天和白云终于回来了。李啸摄

  记者 李啸 通讯员 汪峻 胡江平

  三衢山的神话正在远去,点石成金的魔法却在崛起

  常山县常芳公路的原宋畈乡(现并入辉埠镇)路段,或许是衢州仅剩的几处限速40公里/小时的道路。

  无声挺立的测速仪,隐喻的是一幕幕与石灰石有关的疯狂。

  这条路上,曾经日夜狂飙着装满石灰产品和原料的大货车,但与之相比,还有更可怕的“隐形杀手”——随车散落在地的石灰粉。

  “这些细腻的粉末在刹车时便成了致命的加速器。”辉埠镇一位资深干部至今记得,几年前一辆满载县人大代表视察团的中巴车,就曾在这条路上翻了车。

  路可以轻易限速,但却难以遏制人们开发石灰石的膨胀欲望。

  石灰石储量位居全省首位的常山县,自宋代开始烧制石灰,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进,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甚至一跃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这场因矿而兴的漫漫旅程,也投射在了“辉埠”的地名之变上。

  辉埠镇党委书记陈东说,“辉埠”最初的写法是“灰铺”,在手工业的时代,这里云集着一家家烧制、经营石灰的棚铺。后来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意日渐兴旺发达,水上运输更显繁忙,“灰铺”也成了桅杆林立的“灰埠”。

  清朝雍正年间,灰埠改名辉埠。一字之差,虽是雅化,却道出了古人“去灰求辉”的美好愿景。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丰满的理想,只会在现实中更加骨感。

  近300年来,辉埠矿区百姓仍旧活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抬头望雪山,掩鼻躲青烟”的环境中。

  辉埠镇路里坑村,地处三衢山山麓。62岁的村支书朱月高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个私经济风起云涌时,靠山吃山的路里坑村也兴起了开办石灰窑的热潮,村民纷纷筹款投资,这个不大的小山村里最多时密布了24座土法石灰窑,终日烟尘不息。

  烟雾朦胧的深处,三衢山若隐若现。

  人们大概早忘了,这座以雪白的峰岩、奇巧的景致和丰富的人文而闻名的山峦,恰是衢州人魂牵梦萦的母亲山。

  人们大概只记得,三衢山喀斯特地貌的外表下,其实也是一处优质的石灰岩矿山。于是,轰隆的爆破声不断响起,巨大的机械开进了山坳,母亲山一点点地被吞噬……

  三衢山的神话正在远去,点石成金的魔法却在崛起。石灰产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当地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也急剧演变着。

  山河破碎、粉尘弥漫、植被破坏、作物减产、百姓抱怨、事故不断……每一个清晨,石灰窑旁的百姓,都在密闭的窗前祈祷,希望赶紧结束这样的苦日子。

  “恢复天蓝水清的美丽容颜,让‘母亲山’真正绽放微笑。”民之所盼,政之所为。

  2013年10月,生态觉醒的常山人开启了“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的伟大征程,通过实施环境整治再提升、产业发展再提质、土地资源再开发、体制机制再创新四大子工程,彻底推进三衢山地区石灰产业的转型发展。

  苍白的矿区之上,蓝天和白云终于回来了

  每天中午,原本是饭店老板陈松和最忙碌的时候,可今年夏天,50多岁的陈松和却经常可以睡上一个午觉,不过他心中并无半点悠闲之意,满腔都是忧郁和迷茫。

  陈松和的小饭店开在辉埠镇石灰立窑、石灰钙企业分布最密集的后社矿区,最鼎盛时,这里云集着数百名工人,往来货车和工程车辆不断,如今此地满目荒凉与萧瑟。

  “以前生意可好了,很多外地驾驶员都来店里吃饭,有时候企业老板应酬,也会就近来我这里,每天忙得团团转……”陈松和百无聊赖地望着门外,回忆着往事。

  眼前的矿区,熟悉而又陌生,“我在这里开店10年了,这是最冷清的一年。”深陷“唇亡齿寒”中的陈松和,对《啸报》记者说,为了维持生计,他甚至想把店卖了,自己出去打工。

  让矿区坠入冰点的,是一张张红头文件。

  根据“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配套的《常山县矿产资源整治提升方案》、《常山县淘汰石灰立窑、石灰钙加工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常山县轻钙企业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该县将在3年内:整合7家石灰石矿山企业;关停81孔石灰立窑、171条钙加工生产线;开展18家轻钙企业环境整治;实施水泥企业脱硝工程;推行矿产品运输标准化。

  而今年6月底前,是最后一批石灰立窑、石灰钙加工企业关停的大限。《啸报》记者日前在实地探访辉埠镇多处石灰立窑时,发现那熊熊燃烧的千年窑火均已熄灭。

  高窑人去塔空,周遭的一切,依稀凝固在停产时的瞬间。一家窑厂的办公室里,撒落着没有取走的工作服和账册;一处窑洞的出料口,墙上的挂钟停留在了凌晨1点多,那是窑火燃尽的时刻;被厚灰所裹挟的铲车、货车,再也发不出往日的咆哮……

  为了等待见证这一幕,祝智慧和同事们曾在矿区蹲守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身为辉埠镇镇长助理的祝智慧,主要工作就是推进“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这也意味着他必须时常顶着石灰窑老板们的骂声前行。

  “石灰立窑多烧一窑就能赚上万元,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蹲守,督促业主自觉停窑。”祝智慧透露,在关停大限到来前,常山县相关部门和辉埠镇共派出8个淘汰攻坚组,一对一地做好业主工作。

  蹲守的滋味并不好受,既要忍受蚊虫肆虐,还要直面冷嘲热讽。一位石灰窑老板极不情愿地拉下电闸后,对祝智慧撂下狠话:“以后没饭吃了就上你家吃。”

  “我知道,他是气话,毕竟关停触及了他们的根本利益。”祝智慧坦言,虽然偶尔会面对杂音,但令他宽慰的是,如今在苍白的矿区之上,蓝天和白云终于回来了。不远处的村庄里,曾经紧闭的门窗也敞开了。

  数据可以佐证,自“蓝天三衢”工程启动以来,常山的环境指数持续向好发展。2014年,常山港流域地表水质100%符合水功能区要求,出境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58天,优良天数合计293天,占有效天数的81.8%。

  辉埠不是不要GDP,而是发展方式变了

  在常山人的语境中,开办一座石灰窑就是坐拥一台印钞机,“一年赚两三百万元没问题”。初级产品如此,更遑论石灰产业链的中高端产品。

  整治石灰产业,势必影响当地经济。有人测算过,受此影响,常山县每年工业产值将减少10亿元以上,光用于关停和环境整治的直接投入就达1亿多元。

  人们不禁会问,作为常山乡镇经济的排头兵,辉埠壮士断腕的勇气何来?

  “事实上,历史悠久的石灰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地位早已下降。”陈东表示,经过多年的多元转型发展,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的辉埠镇工业园区,业已形成水泥建材、纺织、轴承、金属制品四大支柱产业,去年园区实现生产总值62亿元,税收收入3.4亿元。

  这也意味着,当地可以顶住经济发展压力,推进腾笼换鸟,倒逼更多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或转型,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科学合理地利用。

  未来辉埠石灰石产业将向何处去?浙江大学专家编制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规划》中给出的方向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以碳酸钙企业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开发下游高端产品,拉长、补充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综合效益。

  陈东透露,今后辉埠将提高钙产业准入标准,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工艺装备,引进麦尔兹窑、新型轻钙窑等高端设备,取代落后的石灰立窑。

  至今,常山已累计投入矿山环境整治资金及企业技改资金3447万元,南方碳酸钙、金雄公司、河北新华能源集团等一批企业治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粉尘达到新环保法要求的排放标准。

  而对于矿山停产、立窑拆除、企业关停后留下的大片空置土地,当地的设想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或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原生态景观;或进行农业复垦,重现田园风情;或建设工业遗址公园、矿山公园,发展休闲旅游,使矿区向景区嬗变。

  三衢山西侧的山坡高地上,有一处幽静的岩洞。洞内摩崖石刻众多,据传这里曾是宋代名臣赵抃的读书隐居处,因而得名赵公岩。

  沧海桑田,赵公岩曾一度被石灰立窑和石灰钙企业所包围,随着“蓝天三衢”工程的深入,赵公岩已经复得清幽。

  “赵公岩矿区的生态修复规划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以后这里将成为文化主题公园。”在祝智慧看来,有三衢山矿区生态修复的成功先例,赵公岩的前景也注定美好。

  当大多数人沉浸于辉埠的灿烂明天时,也有像杨土云一样的石灰窑老板为明天而苦闷。

  43岁的杨土云坦言,由于关停过于突然,致使投资款都尚未收回,外面还欠着银行几百万元的贷款,仅每个月的利息就要几万元……

  “任何改革都会有阵痛,问题是要长痛还是短痛。不能只看眼前光,不留身后路,我们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这片山水。”陈东说,辉埠不是不要GDP,而是发展方式变了,生存之道也变了。

2.jpg

  随着“蓝天三衢”工程的深入,赵公岩已经复得清幽。在祝智慧看来,有三衢山矿区修复的成功先例,赵公岩的前景也注定美好。李啸摄

3.jpg

  未来的辉埠石灰石产业将向何处去?浙江大学专家编制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规划》中给出的方向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资料图片


 

上一篇:预付商家的定金能退吗
下一篇:一只灰鹭受伤了它遇到了好心的警察叔叔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