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上,常山县东案乡东案村会议室里,村两委干部正在讨论村菜市场迁建事宜。
在县里组织的“树优促后”典型评选活动中,东案村被群众票选为“后进薄弱村”。全县大会通报、网上亮相,村干部倍感压力,就想通过实施一批实事项目来“摘帽”。菜市场迁建是项目之一,当天白天刚刚争取到上级支持,晚上立马开起班子会,分配工作任务。
今年初,常山县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树优促后”典型评选活动,与以往单纯“评优”不同,让群众来“评差”成了活动的亮点。“根据上年考核结果,排名靠后的34个行政村作为初选对象,开辟报纸、网络、短信投票平台,由群众票选出10个‘后进薄弱村’,最终结果在网上公布。”常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建军介绍,群众票选,结果更让人信服,而向社会公布,也给了村干部们更大的整改压力。“白纸黑字点出后进薄弱村的毛病。”“一百字的点评入木三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常山县乡村三级干部都在热议这一话题。
招贤镇石井口村也被票选为后进村,结果一出来,村干部们就坐不住了。村两委干部分成3个小组,逐户到村民家倾听民声。党员饶海良坦承,他投了自己村一票,原因是对这两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不满意。“就拿村口铁路桥下的一段路来说,一下雨就会积水,多次反映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对饶海良反映的问题,到访的村支书李志良认真记录,并召集党员干部开会、拿出意见,到县交通、水利等部门对接。如今,该路段已用石子垫高,下一步还将进行硬化。
村干部们纷纷行动起来,上级党委、政府也没有当“甩手掌柜”。宋畈乡灵峰寺在这次“后进村”票选中,同样榜上有名。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乡党委就已对灵峰寺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该村位于山区,油茶等山上作物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可林区道路已年久失修,群众意见很大。乡党委帮助村里与县林业局对接,成功争取到了村林区道路建设项目。而顶着“后进”头衔,村里的党员干部空前团结,纷纷请缨,上山踩点确定路线、入户做好政策处理,不到1个月时间,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准备就绪。 “票选后进村,评选不是目的,重点是夯实基础,让后进变先进。”夏建军说,目前常山县已专门出台针对34个后进薄弱村的整改帮扶政策,特别是对这次公布的10个重点村,由组织部门直接挂钩联系,跟踪服务,还安排了1个以上的结对帮扶单位,根据村情实行“一村一策”,通过送干部、送人才、送项目,帮助后进薄弱村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通讯员汪峻胡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