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常山兵哥亚丁湾远征记

2013-03-14 14:57:59 作者:

关注:701次

    

大桥头乡小伙亲历亚丁湾护航

“利剑”插向索马里海盗

       今年29岁的熊建鑫是大桥头乡大桥村人,200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海军驻宁波某部队工作。2012年7月,因亚丁湾护航行动的岗位需要,他被分配到护卫舰“常州”舰上,进入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开始了200余天驰骋异国远海的“历险记”。





  还未到达目的地,就接到接护人质的任务

  2012年7月3日,“常州”舰从舟山军港出发,途经南海、印度洋,按计划将历时半个余月到达亚丁湾。然而,还未到达亚丁湾,护航人员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接护被索马里海盗绑架的“旭富一号”船员。



  “才刚刚习惯在海上连续呆这么长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接到了任务。”熊建鑫回忆,当时“常州”舰正行进在索马里沿岸,为解救被海盗劫持的人质,在无详细海图资料的情况下,他与战友们顶着沙尘暴,在海况恶劣的情况下,抵近海岸1.5海里处接护26名被海盗劫持的中外渔民。

获救后的“旭富一号”船长吴朝义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当时,测深仪显示水深最浅只有10米,一不小心舰船就会搁浅。”熊建鑫说,一旦在这异国他乡搁浅,舰船将很难得到救助,这无疑是对舰船安全的巨大考验。然而,作为肩负护航使命的军人,他们选择了继续前进。“当时心里只想着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回人质。”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凶残的海盗,熊建鑫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要沉着冷静,保证自身和人质的安全。在熊建鑫与战友的一起努力下,护航人员终于安全无误地将人质接回舰船,并立即对被劫持船员做了心理辅导和音乐治疗。

   “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是一项艰巨而枯燥的工作。”熊建鑫说,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之间海水的大量对流、强烈蒸发和受季风影响,水体结构十分复杂。特别是红海,周围尽是沙漠,没有树木、没有花香,连小草也不多见。熊建鑫和战友们的护航任务,就是在这样高温、高盐、高湿的恶劣环境中进行的。

  在舰艇上,淡水一个月才补给一次,为节约用水,很多男官兵集体剃光头、用过滤的苦海水洗衣物; 食物就是出海时带的冷冻食品,口味不佳; 舱内舱外温差大,舱内一般保持20多摄氏度的气温,以便于休息,而在舱外,白天甲板上的温度可以达到80摄氏度,只要站上几分钟,皮鞋就会慢慢地开始熔化。
海军常州舰 

      海军常州舰

  面对装备火箭筒的海盗,17分钟解救被袭击商船

  接护被海盗劫持人质、解救被海盗袭击商船……每一天,熊建鑫都经历着普通百姓无法想像的危险境地。一举一动,如履薄冰,舰上官兵每作出一个决定都关乎着被劫船只上人质的生命安全。

  2012年10月的一天下午,红海某海域暗云密布,海面上不时泛起白色浪头。“常州”舰航行在红海至亚丁湾的航道上,熊建鑫和其他舰员们正一起在飞行甲板上按计划进行体能锻炼。
 

  巴拿马籍商船


  16时30分,“常州”舰突然传来“德航”轮船员的紧急呼救,“通过目力观察发现,距离我船左后方和右后方不足100米处分别有两艘小艇高速向我接近,小艇上分别有4至5人,带有挂梯及武器,请求在附近航行的军舰救援。”

  海军陆战队员机枪前就位


  “接到求救信号后,我们就立即启动一级反海盗部署,高速接近‘德航’轮。”熊建鑫说,同时舰上目力、光电等加强对海面情况观察望。

  小艇高速向商船逼近


  不足100米距离,作案经验丰富的海盗只需十多分钟就能爬上商船。危急时刻,舰长梁阳下令将航行速度提升到最高,战舰尾部顿时腾起一片片翻滚的浪花。

  我海军陆战队员观察情况


16时43分,“常州”舰信号兵查卫华报告,“目力发现两艘高速海盗小艇”。

  “使用爆震弹进行警示射击。”现场指挥员王明勇立即下令。
  嘭!嘭!早已在舱面就位的特战队员接到命令后,立即扣响手中的扳机。随即,两枚爆震弹在海盗小艇上空炸响,巨大的声响让海盗惊慌失措,驾驶快艇迅速减速转向。

  小艇上载有武装人员


  16时44分,特战队员再次对另外两艘海盗小艇发射爆震弹两枚,逼迫其远离“德航”轮。

  危急时刻,“常州”舰终于赶到了“德航”轮旁边,在海盗小艇与商船之间架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安全屏障。
  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战舰和一排排戒备森严的枪口,无计可施的海盗乖乖举手投降。16时47分,熊建鑫站在甲板上,看见全副武装的海盗将火箭筒和枪支等武器丢入海中,高速逃离“德航”轮。

  危机解除,但在海盗活动猖獗的亚丁湾上,“常州”舰仍不敢掉以轻心,直接为“德航”轮实施伴随护航。


  苦中取乐,用直升机机库的卷帘门当幕布看电影

  说起护航过程中难忘的那些事,熊建鑫总结为四个字———苦中取乐。原来,舰队刚出发没多久,就遇上了大风浪,浪涌到三四米高,舰体也是摇晃不定。舰上未固定的物品很容易移动,就连坐着人的凳子也“不可幸免”。“当我们坐在凳子上在舰上滑动的时候,整个场景就像电影《海上钢琴师》里Max在海上狂风暴雨时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一样。”熊建鑫笑着比喻道。



  虽然画面想像起来很“神奇”,但是战士们可是吃了不少苦。由于晃动幅度太大,大家行走起来都很困难,就连晚上睡觉都要提防着掉下床来。
  在晚上休息时间,舰队有时候会安排看电影。“那和你们平时在电影院看可大不一样。”熊建鑫说,战士们在舰艇上一般看的是“甲板电影”———到点了,大家全部聚集在甲板上,将舰载直升机机库的卷帘门全部放下来充当电影幕布,两边放好音响,对面再放一个投影仪播放电影。
  没有可乐,没有爆米花,也没有封闭的影厅,与电影相伴的是自然界最为简单的一切。“漂浮在浩瀚的大海上,用直升机机库的卷帘门当幕布看电影,四周是哗哗的波浪声,抬头就是美得让人心醉的星空,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熊建鑫说。




国产直九舰载机随第二批护航舰队赴索马里[图]

资料图:中国海军舰载直-9型直升机准备着舰
海豚伴我护航亚丁湾

  

 

组图:海军护航舰队特战队员进行轻武器演练

特战队员进行95式自动步枪演练

 
  “海军墙”是艺术创作,更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

  亚丁湾西侧有两个世界著名的海港,即北岸的亚丁港、南岸的吉布提港,是印度洋通向地中海、大西洋航线的重要燃料港和贸易中转港。很多时候,熊建鑫所在的舰队需要在吉布提港靠岸休整,补充淡水和食物。

  “一抬眼,那道墙便直接照面了。墙壁依港而建,斑驳古旧却又缤纷十色。各国海军的宣传画或标语多会于此,美国、法国、日本、印度、意大利、俄罗斯……目之所及,目不暇接。图虽简而能引人入胜,如凝固静止的万国旗……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传闻中的吉布提港‘海军墙’。”



  这是一段熊建鑫的日记。
  “对于我们而言,护航的时候精神太紧张,最轻松的日子莫过于到港口靠岸休息的时候了。”他告诉记者,吉布提港的海军墙让人感到印象深刻。这道墙上画满了各个国家的宣传画和标语,因墙壁空间有限,每有军舰靠港,均会在满壁的图画中选出几幅来,清空,为己所用。
  “那时候,我们来来回回扫视了好几遍,却没看见中国的标志。”熊建鑫告诉记者,想着兄弟舰曾经的画作可能已被别国的涂鸦覆盖,“常州”舰上擅长作画的官兵们就拎起颜料桶,兴冲冲下了码头,将某国的两幅图毫不犹豫刷了个雪白耀眼,花了一个黄昏和一个清晨的时间,画上巨大的海军旗,一旁写上“中国海军”四个大字;另一面墙,则画上了一艘乘风破浪、威武的中国战舰。

  “你能说‘海军墙’只是军舰们 ‘到此一游’ 的标语聚集而已吗?只是军人们即兴涂鸦、艺术创作的载体吗?”熊建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个当然是有的。但是除此之外,更是各国海军实力的彰显。
  诚然,墙上的“涂鸦”是世界层面的艺术共享,但这背后,较量的味道十足而厚重。
  这面无声的“海军墙”,是交流,是交融,更是交锋.












 

上一篇:浙江常山某公司盛产“内贼” 26名员工齐盗窃同受审
下一篇:车祸发生瞬间,常山小伙用身体护住女友 网友盛赞:这是爱情的庇佑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