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城大事
分享 搜索
>

33年前借工友50元 重逢还款1万元被婉拒

2014-05-27 10:45:21 作者:

关注:476次

    

   33年前,因母亲生病,王德中向工友大哥徐红明借了50元钱救急,此后两人失去联系。上周,王德中终于找到了当年的仗义大哥,想送上1万元酬谢,徐红明坚持只收50元……

  母亲病重,仗义工友大方借出50元

  这个感人故事的开始,还要追溯到1981年。那一年,家住开化华埠镇的王德中16岁,正在读高一,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也体弱多病。看着家里比较困难,懂事的他主动放弃学业,来到开化星口林场打工,开荒、种菜等。在这里,他认识了24岁的工友———常山人徐红明。徐红明比王德中大8岁,对这个小兄弟比较照顾。两个年轻人平时关系很好,以兄弟相称。

  当时王德中正是长身体的小伙子,干的又是重体力活,很能吃,一顿能吃四五个大馒头。他年龄小,工资不高,去掉伙食开支,每个月还要存一些钱补贴家用。

  两人刚认识不久,王德中的母亲突发重病,急需用钱。万般无奈之下,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徐红明。徐红明二话没说,拿出50元钱塞给王德中:“你先拿去救急,治病要紧。”时隔33年,想起当时这一幕,王德中依然感动不已:“徐红明当时的家境也不好,他当时又正好在谈对象,也要用钱,这5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雪中送炭的50元,帮助王德中一家渡过了难关。此后不久,王德中回家看书复习,准备参加招聘考试。临别时,他紧紧握住徐红明的手:“谢谢大哥的钱,我攒够后,马上回来还给你。”徐红明憨厚地笑笑,连说“不急,不急”。

  事业有成,屡次寻觅恩人杳无消息

  大概一年后,王德中再次来到星口林场,准备向徐红明还钱,但徐红明已经辞工离开了林场,林场的工人们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在那个没有手机也少有电话的年代,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失去了联系。

  “在一起时,我只听他说过他是常山龙绕乡(该乡后来撤并)人,而且只知道他叫‘红明’,并不知道是哪两个字,也不知道他的姓。”王德中曾几次去龙绕乡打听情况,都没有结果。

  后来,王德中娶了一位常山女子为妻,再后来,夫妻俩去了广东做生意。在广东做了几年生意,事业小成后,王德中又到杭州、衢州市区做生意。多年商海打拼后,如今的王德中家境殷实,在杭州、常山、开化等地都有产业。

  虽然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但老哥那50元救命钱,王德中一直没忘记。他长期通过各种关系多方打听,想联系上当年那位仗义的老哥,但一直无果。

  找到老哥,向他郑重致谢,成为王德中这些年来最大的心愿。

  故人重逢,老哥婉拒1万元酬金

  上周,王德中夫妇从杭州的女儿家回到常山。这次回来,他们依然没忘记打听老哥的消息。当得知派出所可能能帮得上忙时,夫妻俩马上去新都派出所求助。

  派出所教导员占萍听说了这段往事后,十分感动,马上让户籍民警帮忙寻人。就这样,依靠“红明”这两个模糊音,民警在户籍数据库查找到了十几个人,又根据年龄逐一排查,最后确定了一名常山球川镇人———57岁的徐红明。经民警核实,这个徐红明,正是王德中寻觅多年的老哥。

  如今的徐红明在常山城里买了房,一双儿女也已成家。他平时在城里蹬三轮车或帮别人上卸货,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淡但幸福,这让王德中很欣慰。

  5月17日中午,在民警的帮助下,王德中在县城找到了徐红明。故人相逢,分外亲热。为报答当年的恩情,王德中拿出1万元现金塞给徐红明,徐红明婉拒了美意,坚持只收50元:“我要把这笔钱保存起来,纪念我们的这段往事。”

  当天,王德中在城区一家酒店,宴请了徐红明一家人。此后,徐红明又在家里设宴,招待了王德中夫妇。这几天,两人经常见面。忆往事,说现在,道将来。久别重逢,老哥俩有说不完的话题。 记者 方冬 通讯员 叶晓舟 金蕾丽

上一篇:常山许多新村名既有文化特色又叫得响亮
下一篇:常山县3项目列入今年省重大工业项目计

网友评论

发表评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