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菊花正在做毛线鞋。谢那你摄
“没有手,她会穿针引线,织衣做鞋……”8月28日,听说采访吕菊花,常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良其放下手头的事,为我们带路。
车到新桥乡姜家村,乡长、乡宣传委员和村干部已在村口。“这个妇女真不简单,今年省来料加工推进会在常山开,省市领导看着吕菊花熟练钩织毛线鞋,特别感动。”
吕菊花刚从地里回来,正在堂前分拣刚采回要出售的扁豆,足有一二十公斤。
“请坐,先喝杯茶。”说着,她搬过凳,就往屋里走。转眼,又从屋里拿出一袋一次性茶杯放到桌上,用两只没有手掌的手臂熟练地把茶杯一个个夹出,抱起热水瓶为我们倒水。“打毛线衣、做毛线鞋,洗衣、做饭、切猪草、砍柴,人家能干的她基本上都会。”村支书曾舍古说着,又请吕菊花编织毛线拖鞋。她动作熟练,一点不比正常人慢,一会儿,鞋上一条花边就打好了,我们只有惊奇。她笑了笑,又到一旁去拣扁豆。“没手,生活会难很多……”她跟我们说起了往事。
1972年的一天,年仅1岁的吕菊花到桌子上拿茶喝,不幸跌入火盆。等她母亲听到哭声赶来,吕菊花的双手已被严重烫伤,结果双手腕关节以下部位全部烂掉。
到了8岁,她母亲觉得她要有独立生活能力,找来一根细绳,将勺子固定在她的手臂上,把饭菜往嘴里送。“我不能一辈子靠家里养,要有新的生活。”凭着坚强的毅力,她学会自立生活。但是,至今还令吕菊花感到遗憾的是自己因怕人家取笑“残废人”,妈妈把她名都报了,她就是不去学校。
再过了几年,她发现自己担心的感觉没有了。为啥?没手的人,遇上了改革开放好时机,照样有施展自身拳脚的舞台。
1992年,吕菊花结婚后,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抚养两个女儿,精心操持家务。一有空闲,就打打毛线衣。2000年,她看到村里有人穿着新颖别致的毛线鞋,萌发了打毛线鞋的想法。经过摸索,她两天就能打一双。邻居吴敏娇见她打毛线鞋既快又好,便来请教,吕菊花收下了这个“徒弟”。如今,她在村里有10多个“徒弟”。
吕菊花身残志坚,赢得了社会关爱。经县残联等部门牵线,常山华联超市为她设了毛线鞋专柜。吕菊花和村里10多位农妇编织线鞋,增加了收入。菊花牌线鞋供不应求,吕菊花更受村民尊重。
这种尊重,折射了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这种人文环境,让吕菊花干出了“大名堂”。
2005年,作为衢州市唯一代表,吕菊花参加省特殊技能演示比赛,引得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驻足10多分钟,并题字:“银针飞线,自强不息”。
2007年,常山首届“十大百姓楷模”评选,全县120多位候选人,吕菊花最终当选。她的照片上了灯箱广告,成为“百姓明星”。(第二组采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