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常山县立足实际,创新思维,从“小”、“细”入手,用好一系列“微载体”,抓实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通“微平台”,营造浓氛围。实名制注册官方微博“常山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设立“微动态”、“微聚焦”、“微典型”、“微督导”、“微经验”等5个栏目,及时发布转播群众路线教育有关信息195条,被全部转播和评论328余次,被阅读45853余次。开通微信平台,同时建立短信群、QQ群,交流共享教育实践活动相关信息,努力营造教育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推行“微党课”,增强实效性。结合学习教育环节的“学党章、学理论、学党史”要求,常山县各单位创新学习形式,利用“周一夜学”、座谈会、讨论会等平台,推行“微党课”,让普通党员轮流走上讲台,讲理论、说心得、谈体会,改变以往邀请领导、专家讲授的单一模式,让党课教育变得更加亲近,更具有实效性,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据统计,常山县各单位已举办“微党课”300多场次。
三、树立“微典型”,激励争先进。开展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在全县各单位开展先进典型推荐活动,树立党员干部先进“微典型”163名,采取举行报告会、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开展思想交流,找差距、促提升、创先进,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干部成为先进典型。
四、认领“微心愿”,争做圆梦人。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集中开展“党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主题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点亮“微心愿”,通过爱心接力,传递小善大爱,汇集社会正能量。目前,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已认领完成微心愿953个。
五、做好“微义工”,开展微服务。在职党员根据社区提供的“微义工”菜单,结合自身特长,选择“微义工”服务内容,确定服务意向,深入到社区、农村开展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扶贫助困、文明倡导等力所能及的“微服务”,积极参加“治水护水、扮美家园”先锋行动,为“五水共治”出力,为美丽常山加分。目前,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已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
六、撰写“微手记”,写好“微故事”。开展“百个组织联百村争创先进、万名党员联万户争当先锋”基层走亲连心活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走访结亲,发放“基层走亲连心手记本”18000余册,各级党员干部撰写“走亲手记”,做好民情记录,写好心得体会,并选择一批优秀走亲手记在《今日常山》等媒体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