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把2万元存进余额宝,它每天能产生3元多的收益呢。”昨日,家住城南小区的市民徐女士说,现在她不少朋友都把钱存进余额宝里了。“父母一次将一学期的生活费都给了我,加上过年长辈给了些压岁钱,我在余额宝里有将近1万元的‘小金库’呢。”“过了年,年终奖还有些剩余,但是现在每个月喝喜酒的开销大,经常要取钱,存着活期没什么利息,干脆就存进了余额宝。”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我县年轻市民中已悄然兴起一股网上理财潮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存款方式不仅局限于银行,2013年由阿里巴巴集团上线的“余额宝”也成为部分市民的理财利器。据其官方介绍,“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像使用支付宝余额一样方便。随着“余额宝”规模越做越大,自身存在的风险性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对于“余额宝”的热潮,我县市民是怎样看待的?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了解这一情况。
“每天进账四毛六”,年轻市民热衷网上理财
“90后”的小汪是一家事业单位职工,往年年初,由于发了年终奖,资金充裕,喜欢网购的她都会集中购买一些东西,“有时一天能收到三四个快件,但等到月末或者要喝喜酒时,又会‘紧缩银根’,实在熬不住时也会再跟父母伸手。”去年底,她开始跟着闺蜜学网上理财,“开始只是觉得好玩,但看着账户的财富以每天5毛钱的速度在增长,也是件挺幸福的事!”
据了解,市民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的资金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而且这“利息”和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要高出很多。记者走访了我县几家银行了解到,中国邮政储蓄、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3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为4.75%。联合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高些,活期存款利率为0.38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为5.225%。而“余额宝”3月4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5.9280%,是同期银行活期收益的15倍,正是高收益吸引了大多数市民。
在银行工作的小杨说:“我就是看中余额宝收益高的优点,才把银行卡的钱转到余额宝,最开始的时候,存了1万元,没过多久,看收益挺好的,又转入1万元,现在这2万元钱才用3个月的时间就收益了200多元。”
在杭州一所大学读书的小李也是如此,“我放了3000元进去,反正钱闲着也是闲着。现在每天进账四毛六。电脑提现的话第二天才到账,手机的话挺快的。”他对记者说,最担心的是账号被盗,所以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前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余额宝账户。
提现麻烦,“宝宝”不受中老年人青睐
虽说余额宝收益高,但是很多人表示它的提现功能很是“坑爹”。家住竹园小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在余额宝里存了5万元,有一次家里老人住院,急需用钱,她就在手机上操作提现功能,成功后却显示次日才会把钱打到银行卡上。无奈之下,陈女士只好向朋友借钱交了住院费。她表示,现在不会往里面存太多的钱,只存一些以备平时网购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余额宝虽然在年轻市民中十分流行,甚至被大家昵称为“宝宝”,但是在老年人群中不是很受欢迎,大部分老人表示没听说过余额宝。今年60岁的赵大妈说:“我不知道那是干啥用的,就算是收益高,我也不会操作,我还是把钱存到存折上最放心。”
“一般都是存定期,不会考虑在网上存钱。”今年50多岁的张阿姨是朋友中的“潮人”,早就得知了余额宝,却没有往里面存钱,“手头里的钱早就存了定期,要拿出来也不方便,再说总感觉这个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银行:受余额宝的冲击不大,市民学理财更应学风险防范
余额宝的高收益对银行来讲是否形成冲击?为此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他们都表示余额宝的运行对银行冲击不大。建设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余额宝对他们没有形成太大冲击,还是有很多客户到银行购买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据她了解,大多数使用余额宝的人都是存些零钱,较大数额的存款还是存到银行里的。
专业人士表示,有一种理财理念是好的开始,但任何理财都存在风险,一定要对其有所认识。“有的市民盲目投入到网上理财,甚至认为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利息,其实不然。他们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余额宝的收益也不是利息,而是用户购买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尽管余额宝存款的投资风险较低,但它也会面临其他的风险。“一方面是政策风险。”该专业人士说,对于上线才半年多的余额宝,国家目前没有明确政策对其有约束。此外,在余额宝中,这只是给网民提供一个平台,基金公司也只是合作关系,任何一方出现违约,网民都有可能遭受损失。因此,网民选择余额宝存款也要注意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