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定时定点登记“生态存折”
记者陈明明金梦玲报道组胡江平
【现场新闻】
芳村溪从常山县大桥头乡浮河村穿村而过,河水清澈透明,新砌的堤坝干净整洁。
7月15日,浮河村的几十个家庭妇女来到村口排队,每人一手拎垃圾桶,一手拿生态存折。
生态存折是大桥头乡为促进垃圾分类采取的一项举措。“五水共治进入深化阶段,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后,发现总量太多。”大桥头乡宣传委员詹丽青在现场说,要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唯一的办法就是分类。
“说这个存折可以换东西,我不知道有没有,垃圾反正要倒的,我还是来了。”在村里摆菜摊的郑文兰是积极分子,每天都会来到这个“可烂垃圾集中收集点”。她把从菜场里扫来的一桶烂菜叶交给了戴着卫生监督员红袖章的沈水英。沈水英检验之后,把垃圾倒进一个大垃圾箱,然后在郑文兰的生态存折上盖一个“继续努力”的小红章。
没错,是叫“可烂垃圾”。“经过实践,这个提法最容易被村民接受。”詹丽青指着垃圾箱说,开始的时候是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但由于家庭妇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难以区别,后来就以她们容易区分的“可烂”和“不可烂”来分类,并且定时定点收集。倒一次“可烂垃圾”,就在生态存折相应的日期上盖一个“继续努力”或是“真棒”的小红章,采用的是积分制。
生态存折每月一页、每天一格。翻开郑文兰的生态存折,每天都盖满小红章。
等排队的家庭妇女把手上的可烂垃圾都倒完,开始了生态存折发放以来的第一次兑换。集满10个小红章兑换一块肥皂、满20个兑换一袋洗衣粉、满30个兑换一把扫帚。郑文兰兑换了两把扫帚和一袋洗衣粉,成为这次兑换的冠军。
“这个办法好,我们都欢迎。”郑文兰拿着扫帚和洗衣粉笑着说,她所在的菜场,以前大家都把剩菜叶乱扔,现在都会收集起来,每天拿去回收,菜场比以前干净了许多。
沈水英说,在浮河村,除了外出打工的,在家里的农户百分之八十都办了生态存折,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渐养成。这次看到这么多人兑换了生态存折,其他村民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纷纷过来打听。
垃圾源头分类,末端怎么处理呢?詹丽青说,目前是作为田里和胡柚地的农家肥,随着可烂垃圾数量的增多,接下来会拉到沼气厂里,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变废品为宝。“浮河试点成功后,生态存折将向全乡推广。”
【特约市民观察员、常山县治水办综合组常务副组长郑兵点评】环境保护和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消费过程息息相关,需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浮河村的“生态存折”就是从培养村民的生活习惯做起,考虑长远。只要习惯养成了,环境保护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