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中华名果———常山胡柚,之所以有今天,请别忘记在常山这块土地上为之奋斗的先人们……
——题记
(一)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抚州南丰。
秋日的桔园里,满山蜜桔披红挂彩。乡民正在采摘自家的蜜桔,其中就有曾老汉和他那面若桃花的女儿———曾桔儿,他们有说有笑,尽情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出产于江西抚州的南丰蜜桔,是我国古老的优良柑桔品种。历史上就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据古籍《禹贡》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南丰一带所产的柑桔,就已列为“贡品”。
唐宋八大家之一、南丰籍的曾巩,曾经写诗赞美家乡的柑桔:“鲜明百数见秋实,错缀众叶倾霜柯。翠羽流苏出天仗,黄金戏球相荡摩。入苞岂数桔柚贱,宅鼎始足盐梅和。江湖苦遭俗眼慢,禁御尚觉凡木多。谁能出口献天子,一株大树凌沧波。”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天,突然天暗将下来,阳光也收起来了,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霎那之间,果然狂风大作,据说是朱元璋的部队杀将过来,所到之处,尘土飞扬,乡亲们顿时乱作一团,他们拖儿带女,哭声一片。
山坡上,曾老汉看得真切,他赶忙整理起桔担,与一位邻居匆匆说道:“看来,我们得逃荒了!”
一邻居答:“这到哪里是家哟?”
曾老汉说:“听说和我们江西交界的一带,浙江那边还是好赚吃的。”
一位老邻居接口道:“说的也是,我的弟弟前几年就去那里烧石灰了,还在那里安了家。”
曾老汉沉思了一会儿,无奈地说道:“那只有外出去闯一闯了,在家里也是等死!”
但见曾桔儿闪着一双大眼睛,麻利地背起了包裹,拉着茫然无措的母亲,飞似地跑到父亲面前撒娇:“那我和妈妈跟你一起去闯吧。”
曾老汉带着妻女一路向东,踉踉跄跄而去……
(二)
话说浙江西部常山县,当时烧制石灰产业十分兴盛。
不出半个月,逃荒的曾老汉与工友们就来到了常山,经过打听终于在一个矿山上找到老乡,并在当地山民徐老汉和他的儿子徐牛仔的帮助下,很快在山脚下搭起了草棚,暂时安定了下来。随后,曾老汉就天天与工友一起到山上搬运石头,煅烧石灰,妻子则在草棚里料理家务,乖巧的曾桔儿也跟着妈妈忙上忙下帮衬着。
这一天,一身猎装打扮的英俊后生徐牛仔出现在草棚的门口,手里还提着刚从山上打来的山麂肉。
徐牛仔进门道:“阿姨,我送一点麂肉给你们打打牙祭。”曾妻见到了牛仔,一阵惊喜:“那太谢谢你了,我们家也没有什么东西回送,真不好意思。”徐牛仔:“现在我们都是邻居了,就别这么客气了。”
一会儿,曾桔儿从溪边洗菜回来,正好与徐牛仔打了一个照面,都是那十八九的年龄段,只见桔儿脸一红,微笑着低着头就去灶前忙碌起来。
这之后,牛仔三天两头往桔儿家的草棚里跑,桔儿母亲也常常叫牛仔换下的衣服拿过来洗,当然,很多时候是桔儿在小溪里捣洗衣裤,而牛仔则在溪里抓鱼摸虾,偶尔,两人你来我往还开起了水仗,甚至忘记了吃饭时间。
徐牛仔家里也不富裕,靠山而建的三间泥瓦房是父辈奋斗几十年才建起来的。大前年,母亲被山中的老虎叼了一口,不治而亡。如今,江西老表曾老汉一家过来,还成了邻居,两家人交往逐渐增多,给牛仔家里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三)
夜晚,曾老汉的草棚内。
昏暗桐油灯下,徐老汉和曾老汉正在拉家常,他们不时地理一下各自的胡须,手中的一根旱烟管互相传递着,烟丝中的火苗不时发出“吱吱吱”的声音,一直没有熄灭过。
他们在闲聊着,不知不觉议论起了牛仔和桔儿的婚姻大事,两位似乎已经看出了两家年轻人的心思,曾妻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添一些热茶水。
一会儿,只听徐老汉慢条斯理地开口说道:“我看我家牛仔近来像丢了魂似的,天天往你家里跑,家里的事情也不大愿意干了。”
曾老汉抽了一口烟,附和着:“可不是嘛,两人好像是有那么个意思了。”
旱烟筒继续传递着,徐老汉啜了一口烟,微微地眯起了眼睛:“只是我们家里的条件不上劲嘞,就怕配不上你家那漂亮听话的桔儿。”
只听曾老汉道:“说到哪里去了,我们还不是逃荒要饭的人,感谢你们的收留还来不及呢,只要他们你情我愿的,挑一个好日子,就给他们办一下!”
徐老汉:“那敢情好,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嘛,阿弟阿哥的,过几天我就把家里收拾收拾。”接着又道:“那我得叫你亲家喽,你看看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呢?”
曾老汉暂停了一下,用商量的口气说道:“看看明年正月里比较空闲,就放在元宵节怎么样?”
徐老汉:“好好好,就这么定下吧!”
第二天两个年轻人就知道了大人的意愿,不知道是桔儿的母亲透露了消息,还是桔儿在房间里偷听到的,反正两个热恋的年轻人也悄悄地开始准备着新婚的衣物了。
(四)
牛仔与桔儿订婚的事,很快被当地的一户大财主———洪贵知道了。洪贵对桔儿早已看在眼里,只是没有个挑明的机会,心想:这个江西穷老表,偏偏生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我自家的老婆偏偏专产女娃,不如托人去把桔儿娶来做个二房,好给我传宗接代!
当天晚上,洪贵就托媒婆去曾老汉家游说了。
媒婆提着马灯,扭着三寸金莲,来到曾老汉的棚屋,一进门就说道:“老表哇,你家摊上喜事了,洪大人看中你家闺女了。”
曾老汉不明就里,顿了一会道:“老嫂子呀,不瞒你说,我家桔儿已经答应牛仔了。”
媒婆:“曾老弟呀,现在还没有完婚,掉头还来得及哟!何况桔儿到了洪大人家,那才叫荣华富贵一生一世啊!”
曾老汉:“怎么能这样呢,我们穷人家,也要讲信用啊,我们也算是‘门当户对’呢!”
媒婆吃了闭门羹,悻悻而去。当晚,她就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洪贵,气得洪贵闷闷不乐。一会儿,洪贵色厉内荏地说:“我明天叫他们好看的!”
次日,天气晴好,曾老汉在山上采矿,突然,洪贵带着一大帮喽啰前来阻止。
洪贵把曾老汉拉到一旁:“曾老汉!你无情别怪我无意,这矿你就别采了!”
曾老汉躬下身子,轻轻地哀求:“洪爷,你就可怜可怜我们吧,让我们在这里讨口饭吃吃。”
洪贵恶狠狠地说:“我跟你说实话,你女儿这门亲事不答应,你这个老表可以滚回江西去了!”
双方拉扯起来,曾老汉有口难辩,被财主一帮人推在地上。恰在此时,徐牛仔出现了,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风风火火地召集了一帮青年后生前来解围。经过一番较量,虽然救出了曾老汉,但牛仔却被财主一帮人打得鼻青眼肿。
当晚,雨夜。徐牛仔躺在床上,气得全身发抖。不一会,曾桔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牛仔家,两家人嘘寒问暖。但见脉脉含情的桔儿拿来父亲治疗骨伤的草药,煎好后,端到牛仔床前,用调羹一瓢一瓢地喂了起来。待到双方大人到堂前聊天时,两个有情人不禁相拥而泣……
(五)
桔儿和牛仔很快盼来了结婚喜庆的日子。牛仔从后山上砍来了树木,请来了当地木匠,做成几样简单的家具,桔儿家虽然没有什么嫁妆,却从老家带来了墨绿新鲜、附土可栽的桔苗作陪嫁,这是他们抚州的地方风俗,期盼到新家成双成对、早生贵子、安家乐业。
婚场上,正当鞭炮齐鸣、吹拉弹唱、众人欢庆结婚仪式开始时,洪贵又带来一大帮喽啰冲了进来。
喽啰小头目大叫:“你不让我们老爷开心,我们就要把你们婚事搅黄!”说着就开始掀开花轿。
牛仔和亲友拼力相争,桔儿赶忙跳下花轿,拉着伴娘、护着桔苗躲进了新房。
一场争夺新娘的斗争又拉开了序幕……
正在这时,一位在京城当官的乡人樊公正好回乡省亲,他早就对洪贵一帮人欺压百姓的情况了如指掌,看到这样的场面,当即大喝一声:“洪贵,你再这样下去,我要上报朝廷,把你拿下了!”
洪贵回头一看,正是本地在京城做官的樊公,手里摇着折扇,款款而来,折扇上明显印着皇上赠送的标记,顿时吓得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
婚礼终于如期进行。
挨到次日,新娘桔儿和新郎牛仔早早就来到了门前的菜园,栽种桔树,桔园遥对着新郎的家。
牛仔:“桔儿,真是谢谢你,人嫁来了,还嫁来了桔苗。”
桔儿:“这可是我们老家的优良的桔种啊,我们祖上都有这样的传统,嫁人还要嫁桔树的。”
牛仔挥起锄头挖开了一个洞,桔儿一手拿来桔苗,一手认真地扶着,一会儿就完成一株桔苗的栽种。
牛仔边劳动边说:“真不好意思,昨天刚结婚,今天就让你来劳动了。”
桔儿整理了一下秀发,笑着说道:“我也是穷苦出生,在家里也劳动惯了。”
牛仔:“过几年桔子收成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桔儿接口道:“说的是呀,这就叫夫唱妇随嘛。”
小两口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六)
又是一年春来到,桔儿生了个胖小子,取名“虎子”。虎子逐渐长大,更可喜的是,结婚时候种的桔苗已经长到齐人高了,一家人站在桔园里,闻着桔花飘香,高兴得手舞足蹈。
转眼间,秋收到了,牛仔挑着箩筐,桔儿拉着虎子去采摘桔子了。到了桔园,桔儿很快采摘下第一个桔子,递给了虎子:“小虎子,你看我们家的桔子漂亮不漂亮,好吃不好吃?”
虎子急不可待地剥开,边吃边说:“漂亮,漂亮,好吃,好吃。”
牛仔一边摘桔子,一边道:“虎子,等我们桔子采完了,带你上外公家去玩好不好?”
虎子:“好哇,我要带好多好多的桔子送给外公外婆。”
突然,洪贵又带了几个喽啰横冲直撞地涌进了桔园。满脸横肉的洪贵一见到牛仔,就撂下了狠话:“你家的桔种是从我们家偷去的吧?”
牛仔正忙着干活,随口应答:“怎么会呢,这是我们结婚时,桔儿从抚州南丰那里嫁过来的。”
洪贵气势汹汹:“你个穷鬼,饭都吃不饱,还种桔子?”
桔儿摘下一个桔子,小心递上:“老爷,这确实是我们老家的蜜桔呀。”
洪贵随便吃了一口蜜桔:“这味道和我们家的一般甜,肯定是我家的!”
挂满汗水的桔儿申辩道:“是桔子总是甜的呀。”
这一下似乎触到了洪贵的要害,他大吼一声:“你们还敢狡辩!”随即吩咐手下,“把他们家的桔子全部没收!”
夫妻俩与财主一帮人又开始了一场桔子争夺大战,无奈根本不是这班恶人的对手。
牛仔愤愤不平,气得自言自语道:“你们这样光天化日之下来抢夺桔子,还有天理吗?”
但见财主把头仰上了天:“我就是天理!你要是再说,我就把你桔子树连根拔起!”
不到半个时辰,这帮家伙真的动手抢桔子了,还把桔树全部砍光了。倔强的桔儿奋不顾身地追上前去,也无济于事。
(七)
这一年的秋冬季节,牛仔夫妻俩天天在桔园转悠发呆。
望着一片狼藉的桔园,原先淳朴漂亮的桔儿,此时披头散发地跪在地上,拜天哭地:“老天爷,你要给我们做主呀,以后我们可怎么生活呀!”一旁的牛仔拉着桔儿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安慰话,只知跟着抹泪。
这时,天空祥云徐徐移动过来,云头之上出现了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执杖的形象,一个浑厚的声音问道:“你们夫妻俩哭什么呀?碰到什么难处啦?”
望着祥云,聆听此言,牛仔似有觉醒:“你是仙人铁拐李吧?我们家的桔子让财主一帮人全部抢走了,还把桔树砍光了。可那桔树确实是桔儿从老家嫁过来的呀!”
忽而,祥云驻足立顶,传来了铁拐李字正腔圆的声音:“正是老李我呀,我历来看不惯欺下瞒上的恶人,这财主也是欺人太甚了。别急,你要桔子,我可以送你几个,但是,今后你们要好好地繁育起来哟。”
桔儿整了整衣冠,破涕为笑:“是遇到了神仙吗?我们真是三生有幸啊!”
牛仔抱拳三鞠躬:“多谢神仙,我们有救了!”
铁拐李担心老财主再次上门横行施暴,灵机一动,便从宽大的衣袖中拿出几个香枹和牛仔家仅剩的几个蜜桔放在一起,然后对准用铁拐一指,随着一道亮光闪过,香枹和桔子都不见了,却变成既不像香枹又不像桔子的新桔种。
牛仔尝了一下新桔子,对神仙道:“这是什么仙果呀?”
铁拐李:“这是你这里香枹和桔儿老家‘抚州’蜜桔杂交出来的呀,就像你们两人的姻缘结合一样。”
牛仔和桔儿异口同声道:“那是不是可以叫做常山‘抚州’,照我们这里的方言就是———常山胡柚吧。”
铁拐李想了想,称赞道:“好哇,这个名字好,就叫‘常山抚州’,‘常山胡柚’吧。”
“是啊,是啊!”桔儿拉着牛仔兴奋地再三叩拜天庭,“万谢大恩人!”并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常山胡柚”好好繁育起来!
(八)
打这之后,牛仔和桔儿开始培育起新桔种———常山胡柚,他们从大片的柚树中精心地挑选出几棵优株,进行株系嫁接,取杂交之优势,然后提纯复壮,建起胡柚苗圃。
秋末时节,柚园里的胡柚挂满树枝。那金灿灿的柚果引得邻居的指指点点,财主一帮人则是虎视眈眈。
这一天,正是牛仔决定采摘胡柚的日子,他们不约而同来到了柚园。牛仔搬来了桔梯,剪着金黄的胡柚果,乐不可支地对着爱妻唠叨:“桔儿,今年胡柚丰收了。”
桔儿兴冲冲地在桔梯下接着牛仔剪下的胡柚,一边放入箩筐一边说道:“可不是吗,我们一家开支全靠胡柚树了!”
夫妻俩乐滋滋地采摘着胡柚,牛仔想起这些年桔儿含辛茹苦地跟着自己培养常山胡柚,银丝已经钻进了她那曾经的一头黑发,打心底感激桔儿。
冷不丁,洪贵又钻进了胡柚林,只见他头带毡帽,手握银色的拐杖,带着家丁又胡来了。
洪贵辟头就道:“牛仔,你这个桔子还是我们老桔园留下的种子吧?”
颇有火气的牛仔,随口答道:“你睁大眼睛看看,这又大又漂亮的胡柚,怎么可能是老品种呢?”
洪贵看了看胡柚,实在也看不出与以往的桔子的相似之处,顿时打了一个寒颤,道:“难道是你们家自己生长的?”
这边,桔儿剥开胡柚果亮在了洪贵的眼前,一改往日软弱的形象,只见她睁大了眼睛,义正辞严地说道:“你家的桔子是这样的吗?这叫常山胡柚!”
洪贵越看也越傻眼了:“这桔……是有点不像……这……”
此时,牛仔也放大了嗓门:“你不知道是铁拐李送给我们的吗?你没有看见我们夫妻多年付出的劳动吗?”
这个时候,周围邻居也赶来帮腔:“大家看看,这果子确实不是一般的桔子!”
其实,洪贵对铁拐李赏赐仙果的事情早有所闻,他更知道铁拐李的厉害,经牛仔桔儿这么一提醒,顿时露出尴尬面孔:“这……这……别……别……”
经过一番较量,洪贵终于低下头红着脸,撇下了家丁,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之后,洪贵得了一种怪病,四处求医无果,不到一年时间,就呜呼哀哉了。
几年之后,牛仔的父亲和桔儿的双亲大人也相继无疾而终。
(九)
岁月不驻,时节如流。
桔儿从老家江西带来的桔苗,经过几百年的变种和几十年的改良,已经在她的新家———常山,真正扎下了根,成为第二故乡———常山老百姓的摇钱树。
如今,新时代的牛仔已经是年近花甲的老汉了。这一天,听说儿子已经从农学院毕业,被分到家乡胡柚研究所来工作了。匆匆吃罢早饭,桔儿就对着大衣镜打扮起来,牛仔似乎有些按捺不住了:“都这一把年纪了,还要老来俏哇。”说着,他就拉着老伴桔儿的手,一路上有说有笑地赶往胡柚研究所去了。
中午时分,一辆小轿车停在胡柚研究所的门口,打开车门,两个老人快步迎了上去,只见带着眼镜的虎子很快下了车,他指着身后一位穿着绿裙的美女,激动地说:“老爸老妈,我把女朋友带来了。”
看着水灵灵的一对新人,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一番寒暄之后得知:小儿的女朋友也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他与未来的儿媳都是农学院柑桔研究方面的高材生,是当地政府高薪聘请过来的。一会儿,儿子还悄悄地告诉老母亲一个幸福的秘密:他的女朋友还是妈妈祖乡———桔乡抚州南丰人,为了继承祖辈的事业,女朋友还将名字改成了“柚女”。
蓝天在作证,柚林在招手,江水在欢歌。他们一家四口人,在胡柚研究所熟悉了一圈后,两代人———牛仔与桔儿,虎子与柚女,一个牵着一个的手,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回到了“中国常山胡柚之乡”……